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管理模式和高等教育体制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单位制度”逐渐瓦解,社区建设已经兴起,特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地方大学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更多地依靠社区获取发展资源。因此,有着天然地缘关系的地方大学与所在城市社区的关系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转型期我国地方大学和城市社区间发生过什么互动、为什么互动、怎样互动和互动结果怎样等问题,寻找二者互动关系特征和互动规律,给予发展中的地方大学和社区一些启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美国怀特博士建立的专门用来分析大学-社区关系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1)事件、目的、参与者、结果、互动类型等五个互动要素;(2)与各要素对应的五个问题;(3)用来分析事件类型和目的的源自文献的两个建构模型;(4)对各要素的分类分析和补充分析等部分)是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同时,论文以社会学、管理学有关理论和国外大学-社区关系的实际为根据,提出了我国地方大学-社区互动关系的研究假设,然后采用案例、访谈、比较、文献等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分析系统,以湖南理工学院和岳阳市社区为案例,分析了二者1969-2006年间发生的互动事件、目的、参与者、结果和互动类型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划分了4个互动阶段,揭示了二者在各阶段、各要素的互动特征,验证了部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同时得出了地方大学-社区互动关系的新结论,本研究案例显示:
(1)地方大学和社区互动关系良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互动特征:计划经济时期,互动受政治、行政、情感因素影响较大,二者的利益相关性和粘合力非常弱小,市场经济时期,双方互动更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治和行政因素逐渐弱化,情感因素也在学院和社区各自的利益前提下变得微弱,“发展”成为地方大学和社区追求的主要目标,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互动的方向和性质、范围、频度、强度以及双方的依存程度逐渐加大加强。
(2)地方大学和社区实现各自职能是各时期互动的前提和基本目的,政治主题和情感主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也一度成为互动的主要目的。
(3)地方大学学生和社区的重要人物是互动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对促进双方互动有重要作用,大学校长/校务委员会、大学教师和社区的其他群体是次要的参与者。地方大学的社区意识比较淡薄,与社区的互动是局部的、零散的、随意和偶然的,处于无规划、无组织的状态。
(4)双方的互动主要采取合作的形式,其次是顺从,说明良好的关系背后包含了许多无奈;和美国大学-社区的互动形式不同,“交换”并未成为我国地方大学-社区互动的主要类型,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仍然较弱,从对方获取的资源和支持不大。强制和冲突的发生,暗示着地方大学与社区要形成有效的、更好的互动关系,双方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