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Jauss Hans Robert和Isser Wolfgang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在西方兴起,该理论强调读者的中心作用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读者的审美体验上。译者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美国当代通俗文学作品《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前两个章节的汉译工作,并对整个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文学翻译中的美学策略。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研究报告。报告以译者的翻译作品为基础,对翻译实践项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详细论述了整个翻译实践的过程,说明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并用译文作为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使得文学翻译实践始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项目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目标文本的主旨内容,阐述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报告的第二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主要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总结三个方面。报告第三部分对接受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指导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可以分别围绕语言美的构建、期待视野的创造和译者的再创作这三个层面展开实践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个案分析,通过阐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浅谈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论证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实践指导的可行性。本翻译实践报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认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可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引,在语言美的基础上为读者创造一个恰当的审美距离,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原文作者所构建的美妙的文学世界,减少文学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丢失。总之,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更为读者所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