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造模后缺血脑组织内MVD、caveolin-1的表达,探讨活血荣络片对脑缺血后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和作用靶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CA法造模,参照Longa等腔内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片组、丁咯地尔组,实验组分为活血荣络片组及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组、模型组3组,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24只,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活血荣络片、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灌胃。分别在24h、3d、5d、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在7d神经功能评分较24h有降低(p<0.05);实验组在7d神经功能评分较3d、5d有降低(p<0.05),在5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5d(p<0.05),对照组在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3d、5d有显著降低(p<0.05);余各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大鼠脑组织MVD的表达: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MVD)低于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各个时相MVD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相的模型组、对照组(P<0.05)3.大鼠脑组织caveolin-1的表达:大鼠造模后,caveolin-1的表达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中,全部阳性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24h、3d、5d、7d,脑梗死周围脑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强度在3d时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与3d相比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升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4h、3d、5d时caveolin-1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荣络片可上调caveolin-1在缺血性脑梗死组织中的表达,促进脑缺血梗死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血荣络片促脑组织血管新生有关,从而明显地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