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存储模式的高速复杂序列波形合成模块设计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意波形发生器除了能够产生正弦、三角波等标准函数波形,还能使用波形编辑软件,对测试场景中的信号细节进行精确模拟,实现信号的准确复现,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测试等电子测试领域。随着自动测试等领域对测试场景的复杂和多样化需求的提高,如何提高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测试向量的个数成为目前的研究难点。测试向量为波形段的集合,在任意波形发生器中也称为序列波形。序列合成是任意波形发生器中一种产生序列波形的方法,此架构通过读取序列指令并对存储器中的波形段进行有序组合,实现序列波形的产生。但传统序列合成架构存在指令存储器有限的存储容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序列指令的位宽和序列波形输出个数等参数急剧增大的缺陷。本文针对此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存储架构的改进方案,通过将波形数据和序列指令混合存储在大容量的动态存储器中,突破指令存储器的容量限制,从而提高序列波形的输出个数,同时对提高混合存储架构下的指令读取与执行的性能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混合存储模式的序列合成技术研究。介绍了基于混合存储模式的序列合成方法,之后分析了其与传统序列合成架构在提高采样率和序列输出个数上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采样率、最小波形段长度和指令读取延迟等参数进行建模,指出本文的混合存储架构虽然已经满足最小波形段长度等指标要求,但还有从动态存储器中读取序列指令的延迟过高和指令执行时间过长的问题,存在改进空间。2.降低序列指令读取延迟方法研究。针对混合存储结构中读取序列指令存在延迟高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直接映射结构的序列指令缓冲器,通过在其中预先存储512条序列指令,可以在序列指令命中的情况下,将读取延迟从68个时钟周期降低到3个时钟周期。3.降低序列指令执行时间方法研究。针对混合存储结构中存在指令执行时间长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预取机制的指令执行方法,通过将读取指令使能信号提前5个时钟周期的方法,可以在波形段指令连续出现并在指令缓冲器中全部命中的情景下,将读取指令的间隔从传统架构中的23个时钟周期降低到11个时钟周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混合存储的序列合成架构的理论最大序列波形个数的输出能力达到了10~8条,超过了是德M8190A等国内外同类仪器指标。
其他文献
现今,二极管作为重要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中。随着元器件国产化的飞速发展,在进行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仿真分析时,仍存在软件模型库有限、库模型难以兼顾高频特性、国产二极管无模型可用等技术瓶颈。为保证能准确高效建立二极管电磁兼容模型,本文以二极管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功能特性及电磁干扰特性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两种有效可行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实测和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和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主要
目的 探讨circ_0001588对人胃癌AGS细胞糖酵解、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人胃癌细胞株中circ_0001588、miR-1286表达;将人胃癌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_0001588组、miR-NC组、miR-1286 mimics组、si-circ_0001588+anti-miR-NC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晶体管的不断缩小为计算和信息技术的指数级进步做出了贡献。但是如今,由于处理单元和内存单元之间工作速度差距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冯-诺伊曼架构中,这些单元之间的数据移动开始成为影响能耗和系统吞吐量的最主要因素。于是人们开始研究新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和神经形态计算,忆阻器是其中
基于热致延迟荧光机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热激活下,可以使三重态激子上转换到单重态随后产生延迟发光,即可以实现电致激发产生的激子的100%利用,与此同时其外量子效率EQE也已与磷光OLED相当。同时热致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采用纯有机分子材料,成本低易于工业生产,这使得TADF-OLED在未来极具商业发展潜力。目前蓝绿光TADF-OLED已取得显著突破,但红光TADF-OLED的
背景:端粒是人体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与衰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学运动可以提高端粒酶活性,保护端粒结构,从而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端粒变短,机体疾病发病率增加,存活率降低,因此,端粒常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是触发衰老的“生物钟”。目的:基于端粒系统和衰老的关系,总结分析运动对端粒、端粒酶的影响,探讨运动延缓衰老的端粒理论机制,为运动抗衰老、运动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端粒
近年来,随着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突破性发展以及技术的日渐成熟,单一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面对广阔且复杂的海洋环境,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已经成了未来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于单个水下无人潜航器,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由于是多个水下无人潜航器互相协调配合工作,能够执行大范围的复杂任务,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由于复杂的水下环境限制,使得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在水下通信以及集群算法的研究方面也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数控技术的进步,航空铝合金薄壁构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铝合金薄壁构件在侧铣加工时极易产生变形及发生颤振,严重影响了工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因此本文开展了五轴侧铣加工铣削力建模、铝合金薄壁构件侧铣加工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研究。其中铣削力建模为薄壁构件受力变形及稳定性预测奠定了基础;薄壁构件受力变形研究可应用于误差补偿,进而提高加工精度;铣削稳定性预测可用于抑制薄壁构件颤振的产生、提
储氢能源设备作为一种典型的长贮产品,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机涂层-基体结构是储氢能源设备中的典型结构,针对该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对于保障能源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长期贮存环境下,有机涂层发生裂解、鼓泡等退化现象导致水分子渗透,基体材料会与水分子发生腐蚀反应,涂层退化过程与基体腐蚀过程存在动态性与相关性,传统的实验手段难以准确描述结构的退化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微观
近几十年来,量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其中量子纠缠等量子世界中特有的量子资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量子系统与环境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退相干效应一直是制约量子纠缠及其对应的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于是,在合适的量子系统中实现稳态的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量子网络与量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仅在单量子系统内产生量子纠缠已不足以满足量子科技的需求,在复合量子系统中实现跨能量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电探测器是关键元器件,其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尤其在光外差法产生毫米波系统中,需要使用高速高功率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毫米波信号。迄今为止,在已被报道的光电探测器中,响应带宽虽然可以高达太赫兹波段,但探测器输出的毫米波信号功率仅在毫瓦量级,传输距离只有几米。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得不接入跨阻抗功率放大器放大功率,提高传输距离,但是,放大器的使用会降低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