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乡村的发现者——阎连科乡村小说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是以一个"新乡土作家"的形象成名于文坛的.他的小说关注乡村的生活状态,努力发现乡村不为人知的苦难命运,他是一个乡村命运的发现者.由于他的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在乡村的现代化的发展语境下,他的写作接续了"五四"的启蒙传统.但是,作为一个农民之子,一个迄今仍然和乡村有血脉联系的作家,他对乡村的解剖不免多了体恤和深情,少了冷峻和决绝.更由于这份体恤和深情,使他从单纯的启蒙批判立场退却,反思乡村被误读、被戕害的命运.同时在生活环境的塑造下,他的理性的反思之中还渗透着一种农民式的实用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他小说的整体风貌.阎连科所建构的乡土世界中充斥着"鬼"的故事和神话的某种模式."鬼"进入知识分子一贯的理性世界,反映了阎连科对作为"方案"的知识分子启蒙价值的理性的反思.神话世界的创造是阎连科表达自己对历史主义失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故事的时间模式具有轮回的神话叙事的特点;乡土世界也逐渐脱出了阴郁悲凉的色彩,而呈现粗砺劲朗的特色,透射出勃郁的生命活力;同时"牺牲--祭祀"的神话仪式的引入、人物塑造上对古代神话的模仿共同造成了死亡的神圣化.这些都是阎连科的乡村叙事中用来对抗悲剧命运的基本手段,这些因素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现实的无力之感,对乡村在未来世界中的悲观与失望.在阎连科看来,乡村的悲剧,在于占据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压制与伤害,知识分子话语的漠视,也就是说,乡村的命运在于它们话语权力的缺失.努力揭开乡村生活之上的其它话语覆盖,掘进到话语的历史深层,去发掘和表现真正的乡村,是阎连科在其乡村小说中的新尝试.阎连科的乡村小说,在技术层面上的探索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视创新为生命的作家,技术的奇峰突转使他的乡村故事得以继续,它所遮蔽的,是阎连科小说主题的雷同和思维方式的单一,是他在乡村现实困境面前的乏力.
其他文献
学界的研究已经证明,研究汉语语法发展史,断代研究与专书 研究是必需的,该文正是专书研究的一个子项.语言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的结构形式也在一天天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全面、
钟嵘,是中国齐梁时期杰出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撰著的《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著作.钟嵘评论五言诗人123家,考辨源流,定其品第,其内容或方法,都具有独创性.该文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语言的使用可以影响文化,同时语言也深深地被打上文化的烙印.不同文化呈现出的不同文化形态反映到了语言上,出现了语言的差异.颜色词(
周梅森是当今文坛最值得关注的政治小说作家之一.当年以历史小说创作扬名文坛的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创作转型:从对历史的审美体验转向对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写实性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的交流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时间语境,因而在语言中也就有各种各样的时间表现形式.该文主要研究对现代汉语时制系统有重要影响的时间词语,同时也探讨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代词作为断代语法研究的对象,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历时与共时对比,力图全面而系统地归纳描写魏晋南北朝代词的基本面貌.并着重对"吾"和"我"等102个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