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起,山东省依据中组部、人事部等相关部门《关于组织和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在农村进行支教、支农、支医以及扶贫工作。2015年是山东省实施第二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最后一年。系统总结2006年以来“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果,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的政策措施,对于“三支一扶”计划的后续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莱芜市为切入点,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为下文的撰写做了准备。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阐述。重点介绍了“三支一扶”计划的内容、组织实施、现实意义,以及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演变过程。 第三部分以莱芜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为切入点,通过对莱芜市的案例分析,总结了“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分析出当前“三支一扶”计划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原因。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支扶政策的概述,希望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部分提出构建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长效机制的对策。本章节从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高校要注重专业设置,毕业生要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三支一扶”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积极探索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莱芜市以及山东省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重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