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创作的生态诗学特征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与发扬者,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宁一生热爱自然,并立足于自然对人类的生存进行密切关注和持续思索,对生死、爱情、回忆、家园等普世性问题展开哲理性探寻,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诗学特征。但非常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对布宁的研究一直未能充分展开。苏联自文学“解冻”时期开始有关布宁的研究迅速增多;我国对布宁的研究则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布宁研究的文献非常丰富,关于布宁自然主题的研究也已成为其中的前沿领域。不过,从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切入布宁创作的研究,除了我们的一篇初步分析外,尚未发现其它的研究。因此,以生态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俄罗斯宗教文化传统分析布宁创作生态诗学特征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不仅有利于布宁研究的丰富,有利于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完善,而且还有利于解决人类社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危机,有利于人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和谐发展。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早期的多神教信仰,孕育出早期俄罗斯民族对自然浓厚的依恋与敬畏心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发展而成的宇宙思潮则从世界观层面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民族的“自然情结”,这些均构成了布宁创作生态诗学特征形成的俄罗斯文化基础。布宁带着对自然与生俱来的热爱走进了艺术世界,并将俄罗斯乡村自然作为作品讴歌的对象。布宁将自然与人类视为同源平等的生命,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互动;布宁还将自然视为神圣力量,自然的神性内涵对人的生命具有启示意义;布宁的自然还具有广阔的俄罗斯历史时空感,自然景色充满对民族历史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感伤以及俄罗斯灵魂内涵。将自然人性化、神圣化、俄罗斯化成为布宁早期创作的生态诗学特征。世纪之交的俄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布宁以“天地神人”四方和谐的乌托邦理想为潜在标准,在对往昔农业社会留恋与追忆的同时,对俄国现实社会的贫穷落后展开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深入探究了俄国乡村(也是俄国社会的浓缩)愚昧落后、乡村贵族阶层没落消失的缘由,并超前性地开始反思人类新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最终倡导“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构成布宁中期创作的生态诗学特征。移居法国之后,布宁聚焦于回忆、爱情、归家和死亡等生存普世性问题,通过人与自然的共生同行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在俄罗斯大自然中实现精神还乡,倡导人间真爱等,布宁努力探寻着人生存过程中精神生态的和谐与超越,实现对自然人性价值的固守与回归,对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分裂的拯救。从早期作品中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互动,将自然人性化、神圣化、俄罗斯化;到中期作品中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理想的建构;再到晚期深入人类普世性的生存,探寻人类诗意的精神生态家园,实现人精神生态的和谐与超越。布宁创作生态诗学特征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布宁对人类可能生存方式的持续探寻,还反映出其生态诗学特征的不断递进与深化,最终建构起布宁丰富而完整的生态诗学体系,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热银针治疗组,n=30)和对照组(神经阻滞组,患者n=30)。两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方法探讨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更加利于阐释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体上采用横断面研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老师讲授的同时,还有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两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反应给予评价,我们称作课堂即时评价。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
我国已经步入改革的攻坚阶段,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学界一般用“转型时期”这个词来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总
社会政策既是衡量权威公共组织民生福祉观的重要手段,又是评估其执政能力与施政方向的典型维度,因而具有重要的学理研究意义。围绕中国共产党1921年到1949年期间232份重要文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技巧去解决问题。尽管如此,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仍然是供求失衡,需求远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将是未来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取向。因此作为教师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近年来多次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社会经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
新医改提出了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实质上也在督促医院抓紧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医院物质文化如何构建,并重点以制度为保证、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