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正是创新金融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技术上的创新,体现为充分利用供应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则体现为以中小企业为市场导向,力图弥补广泛存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我国尚处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的初期,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存在的信用风险认识有限,重视不足。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是未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主要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及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着重从环境、行业、供应链、企业和信用监管层面,探讨了供应链中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大量资料和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目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组织形式,以及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如何控制供应链金融中银行的信用风险。 文章运用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提升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构建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整体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处理能力;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监管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