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信用风险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既能够改变银行资本充足率又能够改变银行信用风险水平,并且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通过改变风险加权资产总额来改变资本充足率。从监管者的角度,银行若想要通过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资本充足率,就必须将信用风险由银行向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转移,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从银行的角度,由于资本监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资本监管政策规定的风险权重不能有效反映各类资产实际的信用风险水平,银行可以在实际信用风险并没有转移甚至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此外,自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以来,已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几乎没有发生违约的情况,基础资产较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具有更好的表现。实际操作中银行总会为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提供增信措施,使银行保留基础资产的信贷风险。我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保留基础资产的部分信用风险,而持有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规模5%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在信用风险并没有转移甚至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设: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银行信用风险。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银行为15家上市银行,样本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占总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的较高份额,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鉴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分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主要受监管主导,对其研究没有太大意义,2008年至2012年未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012年至今信贷资产证券化才重新试点,并逐步放开,又考虑到上市银行须每季度披露相关数据以及借鉴其它研究文献对时间频率的选取,选择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为研究区间。选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寿险定价是人寿保险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寿险产品价格的高低对寿险业务的展开有直接影响,其中对商业保险的影响最深。关于寿险资金投资方向上金融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将会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考虑了基于B-S模型的无套利动态寿险定价,根据投资目标反向得出相应的投资策略。鉴于投资标的资产的价值变化存在“正常”的变动,及当重要信息到达时“不正常”的变动,而B-S模型无法反映“不正常”的变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21世纪,中国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统一体,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经济可持续性为前提和主导、社会可持续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外商直接投资或FDI)的流量和存量同步增长,并日益成为资本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的起点是1990年的上交所开市交易,至今已发展近27年。从上交所和深交所建立到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以平均每年120余家的速度增加,年均增速接近20%,股票作为一种重
本文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等为指导,研究了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借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