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问题研究——基于盈利性与俱乐部性双重属性的分析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是我国特有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使势单力薄的单个农业生产者集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自身利益;不同于其他行业卖方信息优势,在市场交易中单个农业生产者存在严重信息劣势,缺乏对农业市场信息的把握,往往不能合理安排生产,这样就增大了单个农户的经营风险。通过合作的形式进入市场,能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合理配置资源,避免盲目生产,从而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员自愿联合形成的经济组织,它提供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产品是面向内部社员提供的。这类产品以社员为唯一服务对象,不是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就无法享受这类产品,另外,这类产品在社员之间不具有竞争性,既不会因增加一个社员而降低其他社员享受这些产品的效用,也不会因社员数量增加而追加新的成本投入,因此,这类产品时典型的俱乐部产品。另一类则是社员共同的实物产出此类产品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具有公共性与盈利性的双重特殊经济组织。  根据合作社的双重属性,分析合作社的效率要综合内部公共品供给效率与实物产出盈利效率两方面进行分析。短期内社员数量、可用土地及内部服务均可影响合作社实物产出的效率,其中关键因素是合作社内部服务水平,而影响内部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社员的同质性问题。但长期条件下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根本因素是合作社社员的数量。因此,为实现合作社长久发展的可行路径便是:短期内提高合作社内部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新的社员加入,对已入社的社员开展全面的教育以改善异质性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外商直接投资或FDI)的流量和存量同步增长,并日益成为资本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的起点是1990年的上交所开市交易,至今已发展近27年。从上交所和深交所建立到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以平均每年120余家的速度增加,年均增速接近20%,股票作为一种重
本文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等为指导,研究了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借以探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既能够改变银行资本充足率又能够改变银行信用风险水平,并且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通过改变风险加权资产总额来改变资本充足率。从监管者的角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