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河北省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8个方言点详细的田野调查,细致地描写和分析了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的结构助词,并对其类型以及语流音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进行概括性的描写分析;第二章按目前学术界对河北方言的分片,对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的结构助词使用情况进行描写;第三章主要分析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当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音变现象。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从语音形式上多为[1]类和[t]类声母的结构助词,部分方言点存在[n]类声母的结构助词。其中,[1]类型的结构助词有[1i]、[1ei]、[1ai]、[1(?)]等几种小类,[t]类型结构助词有[ti]、[t(?)]、[tA]、[tiε]、[tai]、[tei]等。同时这些结构助词由于语流音变会形成一些变体,如海兴县方言点结构助词为[ti],当其作转指标记且位于疑问句句尾时,与其后的语气词“啊”合并,变为[tA]。二、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的具体使用情况为:秦唐片使用的结构助词从读音上表现为[tA]、[ti]、[tiε]、[tai]、[t(?)]等几类;保霸片使用的结构助词从读音上表现为[1i]、[ti]、[t(?)]、[ti]、[tA]、[niε]等不同小类;沧州片结构助词主要使用[t(?)]、[ti]两类;石衡片的结构助词则有[1i]、[1(?)]、[1ei]、[1ai]、[ti]、[t(?)]、[n(?)]等几种不同形式;张宣片方言点的结构助词大致有[t(?)]、[tA]两类;鹿元片方言点结构结构助词多为[1ei]和[1i];邢邯片方言点以及魏县、大名等地结构助词多为[1]类,一般为[1ei]。三、语流中的结构助词易发生音变。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结构助词的语流音变概括起来主要有韵母元音央化和声母脱落、同化以及音节合并。其中韵母元音央化是语音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声母脱落是由语音进一步弱化造成;同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音节之问,典型的同化主要是结构助词发音受邻近音节的儿化影响,自身也变得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