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圆环板类高速旋转机械如高铁车轮、齿轮、汽轮机转子等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气动、温度场甚至磁场等多种外载荷的单独或者综合作用,会产生由横向振动引发的噪声。强烈的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然而现有关于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稳定性问题,而对于其振动噪声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开展针对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振动噪声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
:
横向研发课题:高铁车轮振动噪声特性分析及宽频减振降噪阻尼器研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环板类高速旋转机械如高铁车轮、齿轮、汽轮机转子等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气动、温度场甚至磁场等多种外载荷的单独或者综合作用,会产生由横向振动引发的噪声。强烈的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然而现有关于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稳定性问题,而对于其振动噪声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开展针对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振动噪声问题研究对于该类构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高效的振动噪声抑制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梁、板、壳的振动噪声控制中,然而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频率随转速的变化发生变化且具有多频特性,因此应用于该类构件的具有多频减振降噪性能的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尚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旋转圆环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不同参数下的固有特性、噪声特性及多频动力吸振器噪声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基于经典薄板理论,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了旋转坐标系下旋转圆环板的自由振动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与仿真的形式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首先分析了旋转圆环板动频随其转速的变化规律,随后,分析了转速的影响对于圆环板的几何、材料、边界条件等参数的敏感性。发现随着圆环板厚径比、弹性模量的减小,转速对其动频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发现了只有当圆环板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转速对动频的提升才会较为明显。基于旋转圆环板的自由振动方程,建立了其受横向点激励的横向受迫振动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旋转圆环板的横向振动位移与振动速度。基于辐射单元法,利用Rayleigh积分推导了旋转圆环板受横向点激励作用下的辐射声功率及声辐射效率,利用实验及仿真的方式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分析圆环板的转速、几何、材料、边界条件等参数对其辐射声功率及声辐射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圆环板转速的增大其辐射声功率具有向高频移动的趋势,而随着厚径比及弹性模量的降低,其辐射声功率具有向低频移动的趋势,且在相同频段内分布更为密集,而声辐射效率同样具有向低频移动的趋势;同时发现随着厚径比的降低,圆环板辐射声功率的谷值在部分频段具有明显向上移动的趋势,而当弹性模量与厚度的降幅较大时圆环板高频的声辐射效率显著下降。建立了旋转圆环板与多频动力吸振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质量比、频率比、阻尼比、安装位置、分布方式等参数对动力吸振器噪声抑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基于二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吸振器参数确定方法与引入振型函数的确定方法所得到的参数对动力吸振器降噪效果的影响。发现增大质量比、将动力吸振器安装于圆环板模态位移最大处以及将频率比设置为1等均会提升动力吸振器噪声抑制效果,同时发现在相同的分布策略下,动力吸振器的集中式与均布式分布具有相同的噪声抑制效果,而引入振型函数的频率比、阻尼比参数确定方法相较于经典方法更为有效。以列车车轮为例进行了多频动力吸振器的减振降噪应用实验。首先通过实验与二自由度模型提出了车轮各模态与现有环形阻尼器之间均存在着最佳接触刚度,且随着环形阻尼器预紧力的增大,车轮各模态与阻尼器之间的接触刚度将按照由低频到高频的顺序依次经历“低于——达到——超过”最优值这一过程。在现有环形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同样具有多频动力吸振器特征的新型环形阻尼器结构。通过实验测试了车轮安装现有环形阻尼器以及新型环形阻尼器之后的模态、传递函数以及辐射声压,发现新型环形阻尼器相较于现有环形阻尼器对车轮的各类模态均具有更好的振动噪声抑制效果。本文以旋转圆环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转速、几何参数、材料参数以及边界条件等对其动频、辐射声功率以及声辐射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附加多频动力吸振器的旋转圆环板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具有多频动力吸振器特性的新型环形阻尼器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为旋转圆环板类构件低噪声结构设计及其振动噪声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工程应用的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恶劣天气增多,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太阳能作为绿色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既能缓解能源枯竭的威胁,又避免了传统化石燃料对全球气候环境的破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领域的新兴产业,在过去发展的十年时间里,实验室研究光电转换效率发展迅速,甚至媲美硅基太阳能电池,有巨大的发展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优化溶液气相法制备钙钛矿薄膜的工艺,另外对阻碍钙钛矿太阳能
足式机器人的平衡控制是其走向实用化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对平衡控制问题的研究目标已从完成确定环境内的动作,过渡到如何在未知、不确定环境内获得对环境扰动具有强鲁棒性的自稳定能力。现有的平衡控制以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器为主,虽然随着机器人本体驱动能力、响应速度等指标的提高取得了相当成功的实验结果,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未知、不确定环境的适应问题。针对现有平衡控制器在设计阶段只考虑有限的扰动情况,导致对未知
非均匀环境上入侵种群的传播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环境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如何从数学上来刻画环境的非均匀性对种群传播动力学的影响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难题。本文考虑一维周期格点环境,假设奇数格点对种群的生存是不利的,偶数格点是有利的。以此生态背景为前提,推导出一个非均匀环境上具阶段结构的种群模型,然后在不同情形下,研究了该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当模型具有单稳定结构时,分析扩散系数对种群传
与传统光电子器件相比,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超薄透明、轻质便携、柔性可弯曲等优点。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致力于开发多样化、多功能性的柔性器件。将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与柔性电子技术相结合,能够丰富柔性电子器件的多功能性,同时也拓宽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领域。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兼具高透光性、高耐热性的形状记忆聚酰亚胺薄膜材料(TSMPI),然后以TSMPI作为柔性透明基板,制备了两种透明电极:嵌
并网换流器作为连接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传统电网接口,在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带来新的挑战。并网换流器使用高阶滤波器并具有较高的控制带宽,可能会引发稳定性问题。更为严峻的是,换流器越来越多接入到弱电网中。相比于理想电网,弱电网由于远距离输电线路等原因,具有较高的电网阻抗,并且电网阻抗可能发生大范围变化。在弱电网中,换流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谐振。目前,实现并网换流器系统的稳定运行有以下
钢丝绳多尺度缺陷检测是指不同损伤类型的判别和损伤的截面损失、位置、分布、锈蚀等级等定量指标分析,其目的是为钢丝绳强度的评估提供更准确的量化参数。目前钢丝绳电磁检测技术仍存在局部型、窄宽度等小尺度缺陷定量检测困难和内部、锈蚀等复杂尺度缺陷难以判别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钢丝绳无损检测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以钢丝绳多尺度缺陷检测的需求为基础,针对现有检测技术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设计多种定
在某些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滴碰撞在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后,会冻结形成覆冰,这种现象即为输电线路覆冰。严重的覆冰灾害会引起塔杆倒塌和线路断线等事故,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输电线路的覆冰形成机理,实现根据环境和线路参数来预测覆冰的增长速度,并结合融冰时间和融冰电流的计算,制定合理的覆冰防治策略,是降低覆冰对线路危害的重要手段。水滴在输电线路周围受外力作用产生运动轨迹变化,进而影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卫星具有对地覆盖区域广、星下点轨迹固定等特殊性质,在通信、导航、气象、对地观测、军事预警等民用和军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失效卫星、火箭上面级、空间碎片等不受控目标占据了大量GEO轨道资源,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为保证空间资产的安全,空间编目、燃料加注、轨道清理等在轨服务类项目得到了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由于GEO目标卫
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代测序数据在基因组组装、结构变异检测、全长转录本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序列比对作为第三代测序数据分析工作流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一直都是当今生物信息学领域最重要的计算机科学问题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海量测序数据,现有第三代测序数据比对工具在比对速度、准确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各类分析工作的比对需求,成为了阻碍基因组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