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工质优选及其发电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使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危机以及环境保护的目的,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被认为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由于有机朗肯循环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可靠性高以及可利用热源温度区间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余热回收领域。但是对于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来说,工质泵耗功严重的问题使小型系统效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无泵有机朗肯循环被提出,在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工质泵被移除,不存在工质泵耗功,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效率。针对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本文主要对系统膨胀机的选择与改装、系统工质的优选以及系统发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小型有机朗肯循环中的涡旋膨胀机一般由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改装而成。论文首先对这种膨胀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在考虑有机工质性质的基础上,综合工质在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的模拟计算结果,最终选择R245fa以及R1233zd(E)两种工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系统热源水进口温度以及系统负载,研究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发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R245fa为工质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当热源温度由75~oC增加至95~oC的时候,系统发电过程平均电功率输出由90 W增加至212 W,系统最大瞬时电功率输出由108 W增加至246W,同时系统发电效率以及?效率分别为2.1%~2.6%以及12.62%~14.1%。当系统工质采用R1233zd(E),系统热源进口温度由80~oC增加至95~oC时,系统发电过程平均功率输出随之增加,为62W~127 W,系统效率最低为2.7%,最高为3.5%,同时,系统?效率最小为16.1%,最大为17.1%。本文对系统负载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相同的冷、热源温度条件下,系统负载数量的增加会增加系统电流以及电功率输出,同时降低系统电压输出;同时,负载数量的增加降低了系统中膨胀机的转速,由此导致系统中制冷剂流量的下降,从而在相同的冷热源温度下,系统发电持续时间增加。
其他文献
氮素污染是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它不仅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还可威胁人体的健康。通过硝化菌与反硝化菌脱氮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脱氮技术,而实现反硝化菌高效脱氮
在目标的回波信号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先检测后跟踪的技术难以检测和跟踪到弱目标。随着随机有限集(Random Finite Set,RFS)的不断发展,基于RFS的目标跟踪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并且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滤波算法。其中,概率假设密度(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算法。将RFS理论用于检测前跟踪(Track-Befor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9H-carbazoles,PHCZs)是具有类二噁英毒性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点,但目前关于其分布和环境命运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
粒重和籽粒大小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息息相关,是典型的数量性状。鉴定粒重和籽粒大小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对揭示水稻粒重和籽粒大小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
海洋厌氧氨氧化菌(MAB),因其具有的耐盐特性和低温耐性,在高盐废水的脱氮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MAB对于多种抑制因子(重金属离子及抗生素等)的敏感性导致了其在大规模工程应
在OLED显示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波动与误差,会导致oled显示器的出射光谱发生变化,生产的产品性能一致性会比较差。所以需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各较为关键的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结构的调整,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电系统的重要力量。但机组的参数很高,气流激振引起的转子轴系失稳的问题在超超临界机组愈发凸显,是制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源文本节选自《教育行业微营销实战攻略》一书的第八章。本书举证了大量教育微营销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教育微营销的具体策略。毋庸置疑,在信息全球化
超大型集装箱船具有大开口的特性使得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抗扭刚度低于普通船型。CCS《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2015版简化算法中未考虑扭矩对船体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这对集装箱
战术弹性网络(Tactical Resilience Network,TRN)是未来战场通信的重要应用场景。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以及资源共享需求的提高,人机协作作战模式的提出,传统面向连接的通信网络已经很难支撑战术弹性的作战特征,具体表现为通信容量无法跟上网络规模的增加,战术特征往往又对通信条件产生苛刻约束。为此,从物理层向上发展,在理论上逐步出现了存储及计算等诸多维度上的研究探索,扩展在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