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轨冷却过程中弯曲变形的计算分析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铁路高速化的发展,钢轨出厂前的残余应力大小已有明确规定,成为衡量钢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钢轨内部残余应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热轧钢轨冷却后的弯曲程度是其中的一种。冷却后的弯曲程度越大,成品钢轨内部的残余应力也越大。因此控制热轧钢轨冷却后的弯曲程度是必要的。基于此,本论文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对热轧钢轨冷却后的弯曲变形进行模拟计算,提出降低钢轨冷却后弯曲程度的方法。 本论文的内容包括实验和数值计算两部分。在实验部分,使用远红外测温仪对钢轨冷却过程的表面温度进行了实测,用来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和电子万能实验机对钢轨材料进行了多组高温下和常温下的拉伸试验,得到了计算需要的力学性能参数。在数值计算部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首先计算了钢轨在两种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冷却过程的三维温度场,利用其温度结果计算了钢轨冷却过程的三维应力场和弯曲变形,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其次,进行了几种预反弯方案的计算比较。 本论文通过计算得出:钢轨冷却过程由于横截面不同部位的冷却速度不同,导致了横截面不同部位的收缩变形量以及产生相变膨胀的时间不同,使得钢轨在冷却过程中出现向轨头方向和轨底方向的反复弯曲现象,不同的冷却条件有不同的反复弯曲规律。其中冷却过程的相变膨胀是引起钢轨发生反复弯曲和产生较大弯曲变形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同时由于塑性变形的存在,最终使钢轨冷却后具有明显的弯曲变形和残余应力。在生产工艺中,可以采取冷却前对钢轨施加预反弯和合理改变钢轨冷却条件的措施,降低钢轨冷却后的弯曲程度。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钢轨生产的冷却和预反弯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无论是教育部门、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充满期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变得越发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教学中应用得越发广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计算不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鉴于此,计算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便愈显重要.然而,事实上,学生对计算并不是非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准确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工作包括:1.总结整理了仿真误差量化指标,使用Prony算法提取系统动态特征量,对Prony算法的定阶以及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2.使用Visual C++ 6.0和MATLAB 6.5作为平台,开发出了用于仿真误差量化的软件。通过在MATLAB中制作动态链接文件,实现了混合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方法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3.制作出了软件安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具有节约燃料、提高热应用率、降低NOX排放和减少设备尺寸的特点。本文对高温空气燃烧计算中所用的燃烧模型与辐射模型做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电网正由以前的纯架空式网络方式发展成架空和电缆混合或是纯电缆的网络模式。特别是电缆线路,其配电网的主干线的敷设方式多为电缆沟。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电缆沟里的电缆多、密集、空间小、电缆间也没有其他隔离措施,由点引发群体的故障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减少群体故障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实际意义所在。变电站不同接地方式对站外配电电缆线路最直接的影响是故障后拉弧时间的长短和故障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注重语言暗示的同时,不能忽略行为暗示;在用表扬激励学生时,也要善于稚化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留足课堂
前厅产品质量是以能够满足宾客需要及其满足需要的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前厅部为宾客提供的服务能否符合和满足宾客的共性需求和自我需求,能否得到宾客的表扬和赞赏,是衡量饭
湍流脉动信号的数理统计可分为大样本统计和局部时频分析。本文借助小波分析:工具等对边界层与尾迹相互作用这一复杂流动做了一些时频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在该流动实验中,尾迹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而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就是通过预习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知识探究,找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