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H病毒的分子致病机理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茉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田间病害多种多样,极大的影响了茉莉的产量和质量,尤其对茉莉病毒病的研究还不深入,很多病害的致病因子不明确,导致病害预防缺少理论依据,无的放矢。因此,对茉莉病毒病病原的鉴定和致病机制研究对于病害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集疑似病毒病茉莉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发现了一种侵染茉莉的新的番茄丛矮病毒科病毒(Tombusviridae),命名为茉莉H病毒(Jasmine virus H,JaVH)。茉莉H病毒(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X897157)的基因组序列与番茄丛矮病毒科不同属病毒的相似性在41.48%-58.43%,与天竺葵环斑病毒属(Pelarspovirus)的相似度最高。与该属各病毒相比,发现茉莉H病毒复制酶和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玫瑰叶畸形病毒(Rosa rugose leaf distortion virus,RrLDV)的相似度最高,分别为58.36%和52.80%,两个运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玫瑰黄叶病毒(Rose yellow leaf virus,RYLV)的相似度最高,分别为58.08%和63.53%,远低于成立该属新成员的标准,因此我们认为茉莉H病毒是天竺葵环斑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其次,构建了茉莉H病毒福建分离物的侵染性cDNA克隆,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其可系统性侵染本生烟,这为研究病毒基因功能以及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再者,为了明确该病毒在中国各茉莉产区的发生及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吉林、山东、四川和云南8个省的茉莉样品,经检测发现各样品均携带该病毒。克隆JaVH各省分离物,比较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现相似性较高。经深入分析发现福建和吉林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高达99%,所编码的氨基酸仅一个不同,但它们的3’UTR的序列相差极大。进一步研究表明3’UTR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病毒侵染过程,福建分离物的3’UTR更有利于病毒的侵染;结合RNA二级结构的预测,我们认为病毒可能通过3’-5’的互作来促进病毒的复制或是翻译。最后,本研究通过农杆菌共浸润瞬时表达系统明确了茉莉H病毒的外壳蛋白具有较强的RNA沉默抑制子的功能,并通过构建突变体鉴定了多个影响抑制子功能的氨基酸位点。
其他文献
为实现航电系统的过程控制和状态管理、各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资源共享、减轻互连介质的重量、降低复杂性,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而且航电系统常工作于高空、高温、高速、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寻求一种可靠的通信方式成为燃眉之急。时分制指令/响应多路数据传输总线(MIL-STD-1553B)通信协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MIL-STD-1553B通信网络主要由总线控制器(BC,Bu
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SP)是首个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特性的治疗酶,1953年首次从几内亚猪血清中提取得到,而人类血清中缺少ASP。肿瘤细胞依赖天冬酰胺合成蛋白质以维持自身
红棕象甲(Red palm weevil,R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是一种危害全球棕榈植物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最近的研究表明,红棕象甲的肠道内定殖着大量的细菌,而且肠道菌群结
磷酸盐型正极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中,LiFeP04材料由于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已被成功的商业化,但较低的能量密度严重制约其发展。本论文采用Mn和Co元素替
P2X3受体是一种三聚体ATP门控离子通道,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与伤害性有关的感觉神经元中,在神经性疼痛、炎性疼痛和内脏疼痛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
从“感知中国”到“智慧城市”,物联网作为重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承载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其中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通过实现直接的机器间通信,成为物联网的基石。
本文以皮埃尔·舍费尔与皮埃尔·亨利于1950年共同完成创作的《孤独者的交响乐》为研究对象。这一部作品是具体音乐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体音乐作品(第一
本文所述基于开源平台的通用电源控制器的研究是根据质子治疗装置主环动态电源设备特殊的输出需求而提出。在质子治疗装置中,同步加速环上的动态电源及其控制系统是质子治疗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间的、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分离过程无相变等优点,在水溶液的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因存在膜成本高、膜污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室外环境下,诸如全球定位系统系统(Global Positio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