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X3受体是一种三聚体ATP门控离子通道,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与伤害性有关的感觉神经元中,在神经性疼痛、炎性疼痛和内脏疼痛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是阿片类和非甾体类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以P2X3受体为靶点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治疗疼痛的药物逐步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多肽由于具有低毒性、高选择性、高活性以及低免疫原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蜘蛛毒液中含有执行各种功能的多肽毒素,有些多肽对多种离子通道和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和活性。从蜘蛛毒液中发现的作用于离子通道的多肽毒素既能作为研究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工具试剂,也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候选分子。蜘蛛多肽毒素作为研究离子通道的工具,在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上应用较多,而对于P2X3受体而言较少,且目前发现的P2X3受体抑制剂大多为小分子化合物,缺乏多肽抑制剂。EK36是一种来源于纳帕海舞蛛的多肽毒素,共有36个氨基酸、4对二硫键。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了该多肽及一系列突变体,并进行了活性的鉴定。EK36对于P2X2、P2X4、P2X7受体均没有抑制作用,但是能选择性的抑制P2X3受体电流,1μM能完全抑制P2X3受体电流,其对P2X3受体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108.3 nM。为了探究P2X3受体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急性疼痛、慢性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小鼠模型,探究EK36对疼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EK36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急性疼痛、慢性炎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在福尔马林小鼠疼痛模型中,EK36在I相疼痛和II相疼痛期中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I相疼痛期,2mg/kg、4 mg/kg、8 mg/kg EK36组的小鼠平均舔足时间分别降低了36.2%、54.5%、61.3%。在II相疼痛期,2 mg/kg EK36和4 mg/kg EK36组的小鼠平均舔足时间分别降低了43.7%、52.1%,8mg/kg EK36组的小鼠表现出了较好的镇痛效果,小鼠的平均舔足时间减低了67.4%,与1 mg/kg吗啡具有相当的镇痛效果。在醋酸扭体小鼠疼痛模型中,1 mg/kg、2 mg/kg、4 mg/kg和8 mg/kg EK36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分别降低了24.9%、32.0%、45.3%、59.7%,阳性对照药物1 mg/kg扭体次数降低了58.6%,与8 mg/kg EK36表现出相当的镇痛效果。此外,在热板小鼠疼痛模型中,8 mg/kg EK36比1 mg/kg吗啡表现出了较优的镇痛效果。在SNI坐骨神经部分结扎疼痛模型中,与治疗前相比,经多肽EK36治疗后,小鼠的疼痛阈值显著增加。在CFA诱导的慢性炎性小鼠疼痛模型中,8 mg/kg EK36的镇痛效果优于2 mg/kg吗啡。综上所述,P2X3受体选择性抑制剂EK36可有效减缓慢性炎性疼痛、急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且在治疗炎性疼痛方面最有效。因此,EK36可能为P2X3受体的药理性质研究提供工具试剂,也能为与P2X3受体相关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