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世纪前、中叶东北亚若干问题研究——以安史之乱为中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史之乱前,唐朝为控制辽西,以便向东控制辽东,向西控制北亚,意图用和亲来抚绥辽西两蕃奚、契丹,但由于两蕃的内讧而归于失败,之后唐与两蕃陷入了累年相攻之中。而安禄山领导的东北三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为唐朝最强大的军队。安史之乱时,两蕃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勤王的唐军时而合作、时而对立。安史之乱后,回鹘雄倨于北亚,奚、契丹皆附之。而渤海在安史之乱时正在学习唐朝的文化,仿效唐朝建立、健全专制制度,开拓东北、北部疆土,她对安史之乱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度,所谓日本与渤海的军事合作共谋新罗是不存在的。安史之乱后渤海乘机斥大土宇,在东北亚地位上升。而安史之乱时的日本,乘加强西部边防之机,妄图侵略新罗,后因内乱和饥荒而止。日本想迎回藤原河清,也因战乱终未能如愿。安史之乱以后,日本并没有停止对唐朝文物制度的学习,但相对于安史之乱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文献
本文对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广泛搜集各种史志、报刊资料、上海地图、老照片和一些笔记资料的基础上,考证1895-1915年间公共租界、法租界与
本文以《新安惟善堂征信录》、《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和《婺邑育婴征信录》为主体分析文本,在考察晚清徽州善会善堂创建、经费、管理和善行的基础上,探究晚清徽州的官绅关系与地
王源是清初一位倡导实用之学的学者。他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隐居江南,中年时才开始游居京师,曾中康熙三十二年京兆举人,并进入清政府明史馆参修《明史》。晚年,师事颜元,成为颜
学位
本文对晚清修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外敌入侵,战事频仍,清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压制、延缓改革的努力接连失败后,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
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中,中国没有女子教育,到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中国妇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和历史的必然。在此形势下,一部分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根据1936年全国各选举区户口统计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及其具体分布情形加以粗略估计,为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生活与现代性状况的计量研究奠定基础.民国时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