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基于社会统计的计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36年全国各选举区户口统计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及其具体分布情形加以粗略估计,为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生活与现代性状况的计量研究奠定基础.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与消费水平可通过收入与消费品价格、消费额与消费结构、医疗卫生状况等3类二级指标得到较好的体现.群体生活与社会交往的核心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家庭生活与妇女地位、组织与社团生活、交通与人际互动、离轨行为等4类二级指标可以较好地刻划出这方面的情况.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可以通过外部设施与条件、学习与休闲、心态与追求等3类二级指标进行描绘.
其他文献
本文对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广泛搜集各种史志、报刊资料、上海地图、老照片和一些笔记资料的基础上,考证1895-1915年间公共租界、法租界与
本文以《新安惟善堂征信录》、《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和《婺邑育婴征信录》为主体分析文本,在考察晚清徽州善会善堂创建、经费、管理和善行的基础上,探究晚清徽州的官绅关系与地
王源是清初一位倡导实用之学的学者。他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隐居江南,中年时才开始游居京师,曾中康熙三十二年京兆举人,并进入清政府明史馆参修《明史》。晚年,师事颜元,成为颜
学位
本文对晚清修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外敌入侵,战事频仍,清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压制、延缓改革的努力接连失败后,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
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中,中国没有女子教育,到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中国妇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和历史的必然。在此形势下,一部分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