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女子教育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中,中国没有女子教育,到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中国妇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和历史的必然。在此形势下,一部分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面对日益加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改良运动。变法历时百日余即告失败,但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其中,戊戌变法的领袖们,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从开始进行变法的思想传播,到变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始终呼吁男女平等,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广泛进行女子教育的思想传播和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对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和女子教育史上也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学术界目前关于近代女子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而关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专门研究就更为缺乏。目前仅有的一些论文也是从“近代”这一宏观的角度去考察女子教育,而缺乏对戊戌变法这一时期,阶段性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则力图通过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女子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论述戊戌变法前女子教育的背景,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实践及其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对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广泛搜集各种史志、报刊资料、上海地图、老照片和一些笔记资料的基础上,考证1895-1915年间公共租界、法租界与
本文以《新安惟善堂征信录》、《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和《婺邑育婴征信录》为主体分析文本,在考察晚清徽州善会善堂创建、经费、管理和善行的基础上,探究晚清徽州的官绅关系与地
王源是清初一位倡导实用之学的学者。他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隐居江南,中年时才开始游居京师,曾中康熙三十二年京兆举人,并进入清政府明史馆参修《明史》。晚年,师事颜元,成为颜
学位
本文对晚清修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外敌入侵,战事频仍,清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压制、延缓改革的努力接连失败后,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