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并借此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民俗,同时,也有更多的中国人希望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因此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最佳的纽带。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也成为了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著名的旅游翻译、跨文化交际专家陈刚教授在其专著《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一书中对旅游翻译做了以下定义:“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进行的翻译,属于专业翻译”。概括的,说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旅游文本翻译从其特点上来看,属于典型的应用翻译体裁。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因而其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和有利于不同层面的读者去理解和接受原文。我国的旅游翻译研究相对于国外发展较晚,但在学者和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旅游翻译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旅游翻译的理论系统不全面;大多数的理论研究旨在服务于来华的外国游客,对需要前往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的需求研究较少。基于此原因,本文将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翻译策略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要求,从而实现文本的预期交际目的.希望本文能为我国旅游翻译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旅游翻译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也希望本文能为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翻译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主观活动,所以任何一种单纯的翻译理论都不可能解释所有的翻译现象。近年来,翻译理论家开始从单纯的语言学理论向更多的相关学科和方法去研究翻译活动。旅游文本的翻译属于典型的应用体裁翻译,而关于应用体裁的翻译理论很多,如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及以布勒的语言功能模式为指导思想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但究竟哪一种翻译理论更适合,学界对此仍有很大争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历经几代人的发展,现在被看作是比较适合于应用体裁翻译的翻译理论。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根据莱斯的文本分类理论确定了旅游文本的翻译标准,那就是“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当以实现翻译目的和满足目的语读者需求为最高标准,在形式和目的方面都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要”。然后本文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全面分析了影响旅游文本翻译的因素:译者意图、语言结构、文本类型、文化传统、以及目的语读者。通过研究发现,功能翻译理论对文本类型的确定,翻译策略的制定,以及如何实现翻译目的有很强的说服力,从旅游翻译的实践来看,一些翻译策略如省译、归化、释义、增译,重构等可以作为译者采取的翻译手段,可以说功能翻译理论是非常适合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的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