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课题拟在整理“肠痈”“肛痈”“痔漏”“流注”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疾病症状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找出与克罗恩病相关性最大的中医病名,为克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在整理“肠痈”“肛痈”“痔漏”“流注”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疾病症状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找出与克罗恩病相关性最大的中医病名,为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治奠定文献基础。方法:以“肠痈”“肛痈”“痔漏”“流注”为检索词,在第5版中华医典中进行全文检索,对搜集到的古籍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排除不相干文献,归纳提取“肠痈”“肛痈”“痔漏”“流注”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与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将“肠痈”“肛痈”“痔漏”“流注”与克罗恩病相同的临床症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古代医家认为“肠痈”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机为气滞血瘀。“肠痈”与克罗恩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血便、发热、肛周病变、营养障碍、关节病变,其中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肠痈”的核心症状组为:肛周病变与营养障碍,腹部包块、发热与瘘管。这两组核心症状组与现代医学对克罗恩病的认识相符。2.古代医家认为“肛痈”的病因为酒色中伤、强忍败精、情志失调,病机为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肛门。“肛痈”与克罗恩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肛周病变、发热、营养障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肛痈”的核心症状组为:发热与营养障碍。3.古代医家认为“痔漏”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病机为素体正气不足,寒湿作祟。“痔漏”与克罗恩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肛周病变、发热、营养障碍、血便。通过聚类分析得“痔漏”的核心症状组为:发热与营养障碍,肛周病变与血便。4.古代医家认为“流注”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产后外伤。病机为素体正气不足、脾气虚弱。“流注”与克罗恩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有:皮肤病变、关节病变、发热、营养障碍、肛周病变。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流注的核心症状组为:发热与营养障碍。结论:“肠痈”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最大,今后在临床上可从“肠痈”的角度来论治克罗恩病。而对于克罗恩病的肛周病变及关节、皮肤病变,可参照“痔漏”、“流注”的古籍文献进行治疗。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俗话说“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近几年,本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突出情感因素,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上课前我总是首先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情况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出现怎样的认识特点,然后才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我作为他们的引路人,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
学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有自身的上进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对他们教师要关怀、激励、鼓励,要发挥综合效应,持之以恒,热忱相待,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有用之才。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很多学生进入高段后,学习跟不上,阅读理解不了,作文写不好,原因和识字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抓好识字教学尤为重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喜欢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习后喜欢将知识进行应用。为此,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采用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识字后结合生活拓展应用,从而提高
摘要:何谓语文“好课”,怎样才能上一堂语文“好课”,各家见仁见智,同时,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语文教学研究者都具有无穷的魔力,坐在课堂里的万千学生期待着老师带来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好课,作为一名教师,即使不能成为一位名师,但对“好课”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同时,对“好课”研究也一直推动着有效教学开放课堂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好课堂 ;语文 “好课”犹如一块魔石,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教学研究者
【摘要】我们都清楚词不离句,也就是说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当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一张试卷乃至一本英文资料时,映入我们脑海中的都是英语词汇,所以可见词汇的重要。我们有很多方法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比如记忆和积累。同时运用词汇,尤其是在阅读中的运用是记忆词汇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记忆 积累 运用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记考纲词汇,考纲词汇都很明确,在记忆掌握的基础
新课改以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教书育人途径,但 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 师没有以新对新,而是持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 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 。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和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中学阶段的各种考试中,阅读都是占较大分值的必考题型。一次英语考试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题得分的高低,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论文摘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论文关键词:鲁迅 潜意识 重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著名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了给他童年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