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高,胆道感染是目前公认会导致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调节炎性信号通路控制炎症反应可改善胆管内环境,降低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本研究通过临床上对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的患者进行大黄灵仙方干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以评价大黄灵仙方在预防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早期复发及调节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并以改善胆管内环境为切入点,结合实验研究探讨大黄灵仙方改善胆管细胞炎症反应防治肝胆管结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选取80例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并行PTCSL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灵仙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PTCSL治疗后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灵仙方治疗,连续用药三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证候评分,以观察证候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监测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有无肝胆管结石复发进行随访,最终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二)实验研究:将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分为9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第2组(LPS模型组)、第3组(LPS+中药组)、第4组(LPS+PDTC组)、第5组(LPS+SB203580)、第6组(LPS+PDTC+SB203580组)、第7组(LPS+PDTC+中药组)、第8组(LPS+SB203580+中药组)、第9组(LPS+PDTC+SB203580组+中药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K1与ASK1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共定位情况。结果:(一)临床研究:(1)本研究实际纳入77例患者(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两组患者用药前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WBC、CRP)及肝功能(TBIL、DB、ALP、GGT)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个时间段WBC、CRP、TBIL、DB、ALP、GGT比较,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患者用药后1年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1年内出现3例结石复发患者,试验组无复发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腹泻患者3例、皮疹患者0例、乏力患者0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二)实验研究:(1)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显示:与第1组相比,第2、4、5、6组,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与第1组相比,第3、7、8、9组,TAK1与ASK1相互作用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第3、9组极显著(P<0.01)。(2)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空白组(组1)细胞细胞核(蓝色)完整,包膜清晰可见,ASK1蛋白标记为绿色荧光,TAK1蛋白标记为红色荧光,在胞浆表达;造模后,TAK1蛋白增多,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后,TAK1蛋白主要在核中表达(见4、5、6组),胞浆中ASK1蛋白标记绿色荧光减少;用药后,TAK1蛋白分布在胞浆中与ASK1蛋白相互作用,荧光显示红绿荧光重叠的黄光(见7、8、9组)。结论:(1)大黄灵仙方在改善患者证候、调节血清炎症指标及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效果。(2)大黄灵仙方对于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具有一定的疗效。(3)大黄灵仙方用药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大黄灵仙方可能促进TAK1与ASK1相互拮抗从而下调NF-κB信号通路,同时减弱NF-κB与MAPK信号通路间的交流,这可能是大黄灵仙方减轻胆管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人体成分分析探讨薄氏腹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脾虚痰湿证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诊断为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查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治疗,每组各60例:
目的:观察《金匮要略》中名方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更好的指导本病治疗。方法:根据研究设计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组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60例(治疗组A30例,治疗组B
目的: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该病的常见中医证型及药物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药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纳入的文献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2016.0进行频数分析,IMB 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使用SPS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味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脾胃虚弱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脾胃虚弱症状的改善,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白癜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参苓白术散加味方内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他克莫司软膏外用,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各复诊一次,记录两组皮损面积,并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
目的:本课题以壮药白花九里明一种提取物(下面称提取物A)为研究对象,针对白花九里明治疗产后出血药效及作用机理不够清晰,检测指标不够明确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测定白花九里明提取物中咖啡酸含量,来了解其中具止血作用有效成分;然后通过考察提取物对小鼠出血、凝血的影响,对大鼠的凝血四项的影响,及对小鼠离体子宫实验,探讨其妇科止血作用;最后从血液和血管两个角度考察提取物对产后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从而实现对
目的:观察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DR的有效治疗,寻求从中西医结合方面治疗DR,以提高DR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眼科会诊及住院的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分期为Ⅲ~Ⅴ期的DR患者,共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不下,而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影响CHF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有效调控或预防MF已成为CHF防治的新靶标。微小RNA(MicroRNA,miRNA)及外泌体目前已被报道参与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内的多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慢性肾脏病3-4期血脂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临床疗效,为干预慢性肾脏病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42例慢性肾脏病3期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参照入组时的血脂(TC、TG、LDL、HDL)具体数值分为血脂异常组、非血脂异常组,研究0周时CKD3期与CKD4血脂异常组和非血脂异常组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比较24周后CKD3期与CKD4血脂异常组和非血脂异常组的
目的:客观评价毒结清口服液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BD)病人血清骨硬化蛋白的干预作用,并评估毒结清口服液对M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02月01日至2018年09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MBD病人,西医符合MBD诊断标准,中医符合骨痹-脾肾亏虚,毒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从五味消渴方立方思路、适用人群、剂型选择、用药特色及临证应用5个方面探讨邓小敏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五味消渴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分为文献研究及经验分析总结两部分。文献研究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研究和现代文献研究两部分,其中古代文献研究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主要检索平台,以“五脏”、“消瘅”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