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研究 ——以江西省国家级综合性培训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教育部于2010年先后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为了规范和加强培训管理工作,保证实施的培训质量,必须加强绩效评价工作。而目前,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不深入,导致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难操作,最终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难以客观、准确地判断。为此选择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研究——以江西省国家级综合性培训为例》为研究主题,旨在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本质,揭示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并且构建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对实施评价提供工具支持,以便于在实践中对培训绩效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分析了培训绩效评价特征、评价依据、评价原则、评价客体和主体、评价误差的因素等,并且就绩效评价的核心——评价体系展开深入研究,研制出符合体育教师特点和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的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再通过验证研究,证明了构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并提出了提高培训绩效评价的建议,以及提升培训绩效的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历程分为:起步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前期)、摸索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深化发展阶段(90年代末至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为:缺少有效的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培训绩效评价有套用教育评价的倾向;绩效评价没有立足体育教师专业的特点;缺少追踪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化。2、在综合分析已有绩效评价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基于教师培训的学习规律和培训目标,构建了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个人层、利益相关者层四个维度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兼顾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即刻评价与追踪评价相结合原则、系统性评价和可操作评价相结合原则,整个评价在受训体育教师、校方、同事、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使得受训体育教师主体地位和校方、同事、学生利益得到尊重,绩效评价结果兼顾多方利益诉求。3、构建了兼具即刻评价和追踪评价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反应层、学习层、个人层、利益相关者层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并确立了各个指标相应权重,其中反应层为0.187、学习层为0.412、个人层为0.293、利益相关者层为0.108,评价标准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学校体育学》综合制定。4、在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理论体系之后,以江西省国家级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性培训为案例,验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操作性。验证研究表明,包含即刻评价和追踪评价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对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性和区分功能,能够较准确地甄别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的优势与薄弱环节。5、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提出优化策略:在顶层设计中强调追踪评价;营造良好的培训绩效评价认识;构建科学评价指标;评价过程本身的科学性;集成多种评价手段;建立分阶段的评价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而在提高培训绩效的策略方面应注意:重视培训师的选择;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内容设计的综合化;设置网络研修环节;利用现代化技术督促受训教师学习;加强绩效评价的监控。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的支配力、影响力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被强化,由于在技术、数据、信息等规制资源上的优势,其已经成为塑造平台内以及整个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主体之一。这背后实质放映的是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以及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资源分散化的趋势。在构建网络空间法治秩序的过程中,如何在激活网络平台秩序塑造能力的同时,又使这一本质上属于私人所具有的规制能力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致出现用户权利的侵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社会就一直与贫困做斗争。特别是随着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社会对弱势群体正给予更多关注。当前我国正以恢弘气魄开展脱贫攻坚战,目标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显然,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对贫困的治理并不会结束,避免返贫是下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治理相对贫困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平
鉴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研究过程中总以象征主义为皈依的简化倾向,为了还原历史原本的丰富性,全面客观地呈现复杂多元的诗坛景观以及“纷繁多向的探索局面”(孙玉石语),即“缪斯的多重面孔”,本文遂以史料发掘为根基,以诗潮考察为切入点,以典型个案探析为重点,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法重新介入此项研究,勾勒了此期现代主义诗歌存在的四重被遮蔽的面向。第一章首先解析了与本议题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然后集
本文通过总结了引进梅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在物候、成活率、性状方面表现情况,为新疆库尔勒市推广梅花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市人口膨胀迅速。产业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传统产业的粗放式扩张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也给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环境引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城乡经济转型及升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
民族互嵌作为民族现象内涵属于历史范畴,但在中国,民族互嵌作为政策话语,是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被提出来的。民族互嵌关系是新时代民族互嵌政策话语中未言而明的应有内涵,是民族互嵌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基于“民族交往内含于民族关系,而民族互嵌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这决定了民族互嵌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理论逻辑,本文针对学界民族互嵌研究比较偏重政府主体而对互
网络实体IP定位(简称IP定位)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估计配置有IP的网络实体(如路由器、终端主机等)的地理位置。开展IP定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可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推广、敏感网络目标定位、网络诈骗与恶意攻击行为研判取证、网络态势感知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现有的定位方法中,基于网络测量的IP定位成为主流方法,对于该类方法,区域性网络拓扑构建以及基于特殊结构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趋势下,“健康老龄化”成为个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迫切目标。身体活动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形式简单的步行是社区老年人最主要体力活动形式和普遍接受的锻炼方式,具有诸多健康益处,但也存有潜在跌倒风险。鉴于老年人跌倒的高发率和严重后果,评估并降低步行跌倒风险是实现步行健康益处的前提和保障。步态变异用于反映连续步行中步态参数的数据离散程度,常用指标包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于具
福州漆器工艺的出现可上溯至北宋,至明代,福州漆器大为盛行,及至清乾隆年间,福州已成为全国漆器重镇之一。福州三坊七巷的文人阶层群落的形成、台江码头商业文化的繁荣和仓山外国领事馆的聚集,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促进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工艺技巧开拓与产业发展。从工艺沿革来看,清中期起,福州脱胎漆器吸收了传统漆器工艺的特色,并与日本漆器工艺有交互影响,这是对传统漆器工艺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清末民国时期,福州
在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中,大量的经济变量在相邻区域(单元)间普遍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环境污染等往往存在着区域聚集性等,而且影响这些经济变量的因素与之往往同时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如何准确地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刻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性,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工作.由于非参数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避免模型形式误设风险,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非参数回归模型在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