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至民国福州脱胎漆器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漆器工艺的出现可上溯至北宋,至明代,福州漆器大为盛行,及至清乾隆年间,福州已成为全国漆器重镇之一。福州三坊七巷的文人阶层群落的形成、台江码头商业文化的繁荣和仓山外国领事馆的聚集,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促进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工艺技巧开拓与产业发展。从工艺沿革来看,清中期起,福州脱胎漆器吸收了传统漆器工艺的特色,并与日本漆器工艺有交互影响,这是对传统漆器工艺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涌现出众多具有开拓精神的脱胎漆器工艺名匠,革新了近百种工艺技法,形成材精工巧的艺术风格,使福州脱胎漆器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福州脱胎漆器的变化受时代历史等文化成因的影响,也受区域文化的熏陶。在商品经济萌芽与文化因素、时代变迁等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福州脱胎漆器艺术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精彩。本文把清中期、晚清、民国三个时期的福州脱胎漆器置入文化场域中进行阐释,对传承体系和手工业教育的转变进行研究,解析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漆艺工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以沈绍安家族为例,深入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福州脱胎漆器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存在的结构性隐忧,为当代漆器工艺的教育、传承、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宝贵的经验。福州脱胎漆器艺术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一种东方精神的表达。研究福州脱胎漆器的文化成因与工艺特色的变化,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论文一方面研究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福州脱胎漆器文化成因与工艺及产业的发展脉络,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探寻它的工艺变革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试图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运用艺术文化学、图像分析等方法深入阐释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魅力,由此总结其艺术特色及产业变迁,为推动当代漆器工艺特色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这些经验与历史,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漆器产业如何面对时代变化和机械复制带来的挑战。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软件漏洞被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受到攻防双方的积极关注,因此软件漏洞挖掘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焦点。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通过剖析二进制代码的结构、语义和行为自动发现程序的特性,是漏洞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与漏洞挖掘相关的值集分析、补丁比对和动态符号执行等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够、耗时过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针对传统值
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物联网网络,对于提高物联网系统协作效率,降低物联网体系运转成本,推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联盟链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联盟链的物联网系统性能依然存在瓶颈,链上数据的可靠性无法保证,跨链通信状态机同步仍非常困难,距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物联网联盟链数据存储与访问控
当前,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的支配力、影响力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被强化,由于在技术、数据、信息等规制资源上的优势,其已经成为塑造平台内以及整个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主体之一。这背后实质放映的是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以及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资源分散化的趋势。在构建网络空间法治秩序的过程中,如何在激活网络平台秩序塑造能力的同时,又使这一本质上属于私人所具有的规制能力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致出现用户权利的侵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社会就一直与贫困做斗争。特别是随着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社会对弱势群体正给予更多关注。当前我国正以恢弘气魄开展脱贫攻坚战,目标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显然,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对贫困的治理并不会结束,避免返贫是下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治理相对贫困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平
鉴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研究过程中总以象征主义为皈依的简化倾向,为了还原历史原本的丰富性,全面客观地呈现复杂多元的诗坛景观以及“纷繁多向的探索局面”(孙玉石语),即“缪斯的多重面孔”,本文遂以史料发掘为根基,以诗潮考察为切入点,以典型个案探析为重点,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法重新介入此项研究,勾勒了此期现代主义诗歌存在的四重被遮蔽的面向。第一章首先解析了与本议题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然后集
本文通过总结了引进梅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在物候、成活率、性状方面表现情况,为新疆库尔勒市推广梅花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市人口膨胀迅速。产业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传统产业的粗放式扩张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也给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环境引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城乡经济转型及升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
民族互嵌作为民族现象内涵属于历史范畴,但在中国,民族互嵌作为政策话语,是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被提出来的。民族互嵌关系是新时代民族互嵌政策话语中未言而明的应有内涵,是民族互嵌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基于“民族交往内含于民族关系,而民族互嵌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这决定了民族互嵌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理论逻辑,本文针对学界民族互嵌研究比较偏重政府主体而对互
网络实体IP定位(简称IP定位)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估计配置有IP的网络实体(如路由器、终端主机等)的地理位置。开展IP定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可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推广、敏感网络目标定位、网络诈骗与恶意攻击行为研判取证、网络态势感知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现有的定位方法中,基于网络测量的IP定位成为主流方法,对于该类方法,区域性网络拓扑构建以及基于特殊结构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趋势下,“健康老龄化”成为个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迫切目标。身体活动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形式简单的步行是社区老年人最主要体力活动形式和普遍接受的锻炼方式,具有诸多健康益处,但也存有潜在跌倒风险。鉴于老年人跌倒的高发率和严重后果,评估并降低步行跌倒风险是实现步行健康益处的前提和保障。步态变异用于反映连续步行中步态参数的数据离散程度,常用指标包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