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具有耗能低、无污染的特点。目前,在纯电动汽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研究领域中,研究对象多为电机集中驱动和分布式轮毂电机驱动的纯电动乘用车,对纯电动物流车的研究较少,且偏重于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控制与能量管理、配送路径优化等研究领域。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以企业某型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对整车动力学建模及优化展开研究
【基金项目】
: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广西新能源物流商用车协同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桂科AA18242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具有耗能低、无污染的特点。目前,在纯电动汽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研究领域中,研究对象多为电机集中驱动和分布式轮毂电机驱动的纯电动乘用车,对纯电动物流车的研究较少,且偏重于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控制与能量管理、配送路径优化等研究领域。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以企业某型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对整车动力学建模及优化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了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电动汽车平顺性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2.根据企业提供的试验数据和整车各零部件的基本参数,利用ADAMS/Car,建立了纯电动物流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汽车平顺性试验及评价方法,将整车模型分别进行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仿真试验,并与实车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整车模型与实车性能比较接近,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后续优化整车模型奠定了基础。3.依据纯电动物流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选取驾驶室座椅处y向和z向加速度均方根有效值(RMS值)的最小值为优化目标,以30km/h、40 km/h、50 km/h和60km/h的仿真车速分别对电池包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优化前后的仿真数据,确定了以仿真车速为60km/h的电池包质心坐标优化结果为最终质心坐标,并对整车模型中的电池包安装位置进行调整。4.基于电池包安装位置优化后的整车模型,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对驾驶室悬置参数和悬架减振器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六个主要影响变量,并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在水泥和沥青两种路面工况下,对优化后的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驾驶室座椅处z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的降幅分别达到10.5%和8.9%以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的降幅分别达到8.2%和10.0%以上;优化后座椅处y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峰值的降幅分别达到9.5%和9.4%以上;z向曲线峰值的降幅分别达到10.9%和11.7%以上。结果表明,以上参数与优化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优化后整车模型的平顺性得到显著改善。5.通过ISIGHT平台同时集成MATLAB软件和ADAMS/Car软件,开发了纯电动物流车整车仿真优化平台原型系统。该平台操作界面简单,优化精度高。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开展大型巡天项目是因为天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在诸多的巡天任务当中,恒星/星系分类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之前被普遍用以解决恒星/星系分类问题的是基于图形状态、启发式分割等原始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原始方法在解决恒星/星系分类问题上速度慢,分类准确率低等缺点的突显。基于机器学习的优秀模型和算法也随之展开,但是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往往依赖于具体的问
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但用户侧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为了监测和控制用电量,需要实时采集用户侧的动态计量数据。然而,频繁的电表计量数据采集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对用户隐私和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极大威胁。针对智能电网中用户侧电表数据的隐私安全问题,本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于智能电网系统中智能电表侧用电计量数据的安全隐患,构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计量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内部威胁(Insider Threats)往往是其中的一个严峻考验,有时内部威胁的危害甚至远远大于外部攻击。因此,针对内部威胁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内部威胁检测及评估方法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现有的内部威胁检测及评估方法存在耗时、精度受限且较少考虑用户行为中非恶意的异常行为的问题。基于此,论文结合两种深度学习算法变分自编码算法和堆叠式自编码算法来实现内
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货物运输技术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载货汽车作为运输工具中的中坚力量,在物流运输行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其长途运输过程中,驾驶室的振动直接影响乘员的身心健康和运输安全。驾驶室悬置系统支撑着整个驾驶室,对驾驶室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半主动悬置兼具主动悬置振动控制效果好、被动悬置价格低的优点,受到汽车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团队与某整车企业合作,开展驾驶室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用电负荷的日益加剧,稳定和高效成为了时下智能电网改造的目标,而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了智能电表的普及使用。在世界各国相继启动电网改造项目的背景下,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空前庞大,面对技术升级,对于作为电表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05年制定了预付费智能电表试验的国际标准(IEC62055-31),旨在提高电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磁保持继电器作为智能
相继滞后同步是一种新颖且重要的同步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相继滞后同步现象非常普遍,如飞机编队的同步飞行、足球场上的人浪、古代烽火的传递等.可见,研究相继滞后同步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基于完全同步模型的建模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分布式的相继滞后同步动力学网络模型.在之前对相继滞后同步问题所做的研究工作中,采用的都是针对网络实现完全同步而提出的集中式的动力学网络模型,也就是说需要获取网络全局信息才
驾驶室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室结构的轻量化在整车结构轻量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驾驶室弯扭刚度和低阶固有频率等性能,构建多学科集成流程,进行驾驶室结构轻量化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式完成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建立。为验证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准确性,对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刚度性能和低阶固有频率的仿真分析,并搭建试验测试平台,对比仿
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变型设计应用广泛,在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中,现有CAD软件尚未实现视图中的尺寸线,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标注符号的自动调整,需要手动进行调整。手动调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企业迫切需要面向变型设计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的自适应调整。针对工程实际需求,论文对三维模型变型设计后,与其关联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快速调整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对二维工程图中的标注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
为了实现相继滞后同步,以往的工作表明,传统的网络模型需要通过添加控制器转化为集中式的网络模型.众所周知,分布式网络相比集中式网络模型有更高的效率.为了提高相继滞后同步的效率,首先考虑了一种新的动态网络模型,不含任何控制输入的动态网络模型.本文针对新的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成果:1.利用线性近似方法,将相继滞后同步误差系统线性化,得到误差系统的变分方程,采用局部稳定性分析方法,获得了局部稳定性条
电子产品板级组件在封装及组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变形,并在后续服役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会受到振动冲击载荷,这就会使得板级组件中各类互联焊点承受弯曲振动复合载荷,成为最易失效的部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板级组件中各类焊点在弯曲振动复合载荷下的应力与应变。首先,参考两块板级组件基于ANSYS软件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元器件焊点内的纯弯曲应力和弯振耦合应力。进而建立各类元器件焊点的标准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