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与控制——临潼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客观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许多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更新”是以“品的衰落”为代价换取而来。究其原因很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塘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运作严重脱离,城市设计成果严重缺乏控制性和操作性。由此可见,强调“策略与控制”思想的中国城市设计适宜性理论方法探索,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论文以国际旅游城市——临潼为研究对象,以总体城市设计为研究范畴,强调“策略与控制”在塘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的特别价值,透过临潼城市转型中的诸多矛盾现象,剖析其城市空间形态演进脉络,提出临潼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战略,重构临潼城市空间板块结构,梳理临渣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向”及“特色提升策略”,实践性探讨临潼典型城市板块空间的适宜性控制设计。   首先,论文总体把握临潼城市空间的发展脉络和现实状况,分析其矛盾问题与演进趋势;明确指出形势紧迫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控制方法的不适宜是其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导性问题,是西部发展中城市严重的普遍性问题。其次,论文从理论层面进行控制性理念及其应用经验的反思。综合梳理控制因子的构成体系及内在关联关系;尝试性提出总体城市设计的控制架构体系,探索了宏观控方向,中规控结构,微观控形态的分层级控制模式;也探索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空间形象控制因子操控策略与方法。最后,论文以临潼典型城市板块为例,进一步规划实践性研究如何运用控制分区、控制总则、设计控制通则、设计图则等架构总体城市设计控制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并整理了灰空间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变化,以商业建筑的基本理论为铺垫,立足城市空间的观察视角,对上海六个重要商业建筑灰空间——金陵东路商业街、上海商城、第一八佰伴商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的建筑形制。在建筑材料运用中,土、砖、瓦、木、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金属这个很早就出现在建筑中的材料被人们所忽略。金属作为古老的
远古时代的人类仰仗自然的力量,以维系基本的生存。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每一次进步都是自然界进化过程的组成部分。而时至今日,人类越发的在社会进步的噱头下,不惜对自然采取肆意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在旧城日益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时,新城的开发建设便愈加显得重要。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同时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承担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目前公共配套设施多是伴随着城市住区的开发而建设的,往往以满足住区自身需求为出发点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普遍的关注,小城镇形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目前部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在市场
论文在对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公共空间的概念。线性公共空间是沿线性展开并形成城市景观序列的开敞空间,是与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遗址、遗迹、公园等相联
引发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的转型无疑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乡村聚落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由于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在改革开放后率先甩掉了
大城市周边地区组团作为大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形式,其发展建设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相关学科的共同关注,亦成为规划界研究的热点。大城市周边组团由于其与大城市主城区之间的特
太原作为昔日的工业重镇,现存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老工业基地,其居住者多为工矿职工和产业工人,他们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以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