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爆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金融管制让我国免受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足。但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造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不可持续。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内在风险。银行的实质是一种流动性转换与创造,即实现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与高流动性的负债之间的转换,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流动性。但与此同时,提供这种服务的银行集中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冲击,使得流动性风险成为银行体系与生俱来的问题。我国银行业流动性总体充裕,但潜在危机不可忽视。我国商业银行现在的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隐性担保,投资渠道不畅等造成的居民储蓄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上外部条件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亟需得到重视。   商业银行的本质决定了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并直接导致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外部冲击往往是商业银行爆发流动性风险的诱因。银行间同业风险传染,银行与企业间风险传染,宏观政策的影响是商业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外部原因。银行同业间通过银行间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一旦市场中某一家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银行间市场错综复杂的资金借贷网络会将风险传染至整个银行系统。某些贷款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如果银行的贷款集中于这些行业,在行业进入衰退阶段时银行将面临大规模的信用风险,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其他文献
广义线性模型(简称GLMs)最早是由Nelder和Wedderburm(1972)提出来的,是经典线性模型的重要推广,且广泛应用于统计分析。  经验似然(简称EL)是由Owen(1988,1990,1991)提出来的,一
以国有企业为目标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原企业职工、管理层、债权人、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者乃至全体纳税人的利益。在我国,政府以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国有企业
在企业大力推行全球化战略的今天,各个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各家都想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实力较强的企业并购较弱者;企业间通过股权交易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