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大力推行全球化战略的今天,各个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各家都想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实力较强的企业并购较弱者;企业间通过股权交易强强联合,整合产业链;濒临破产的企业也希望能够进行重组引入外部投资,获得一线生机。管理者对企业的视角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提高企业的短期绩效到如何提升代表着企业长期健康和效益的企业价值,即价值管理。而这一切都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及量化为基础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在各种并购、股权交易、企业重组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IT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类型,除了拥有其他类型企业的共性外,也有很多其他特点,比如高投入、高风险等。IT企业的估值问题却一直是一大难题,所以本文尝试对IT企业估值提出方法上的改进,以求能够更为准确地估值。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分类,并阐述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然后分析IT企业特点,并根据特点选择适用于IT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即在理论上最为严谨、成熟的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但是这种方法在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量的人为估计和假设,从而造成估值结果过于主观。于是笔者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搜集大量IT企业的历史财务报表,并对其进行处理,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选取在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时都需要用到的科目和其他财务数据。然后利用遗传规划实现符号回归的曲线拟合方法确定整个IT行业的数据中关键估值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与所需预测的企业数据的相关度。在此基础上,对计算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需的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完成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新开展的业务,或者新投资的R&D项目,以及收购的子公司使用实物期权法进行估值。最后,选择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其他文献
广义线性模型(简称GLMs)最早是由Nelder和Wedderburm(1972)提出来的,是经典线性模型的重要推广,且广泛应用于统计分析。  经验似然(简称EL)是由Owen(1988,1990,1991)提出来的,一
以国有企业为目标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原企业职工、管理层、债权人、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者乃至全体纳税人的利益。在我国,政府以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