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2021)是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应能通过英语学习初步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协调整体发展为基础。尽管当前文化意识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语言技能始终是基础和核心。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英语语言技能,它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然而英语写作始终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写作存在内容贫瘠、文章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2021)是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应能通过英语学习初步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协调整体发展为基础。尽管当前文化意识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语言技能始终是基础和核心。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英语语言技能,它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然而英语写作始终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写作存在内容贫瘠、文章结构性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强等问题,写作教学存在只关注结果的现象。因此,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和输入假说理论,针对初中英语写作写前阶段教学开展研究,以此来探究框架写作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自我效能感以及写作兴趣的有效性。本研究以青岛市某初中两个平行班的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2个周的写作教学实验。实验班在写前阶段采用框架写作教学法,对照班在写前阶段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法-范文背诵法。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所需研究数据。笔者在实验前后对两个班进行了写作测试,以检验两个班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和写作能力的变化,在实验前后使用同一份问卷来测量实验班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实验结束后,笔者与实验班的六名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以了解学生写作兴趣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框架写作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框架写作教学法对于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框架写作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框架理论在写作教学领域的实证研究,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为写作教学研究提供新视角,对教师的写作教学做出有益引导。
其他文献
阿利卡在形成其独特的具象表现主义绘画形式之前,对于真实的求知欲一直存在且贯穿其整个的艺术生涯。究竟什么是“真实”,一直是他艺术观察的首要任务。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通过阿利卡具象表现主义绘画形成之前,对于真实的认知和探索进行简要分析。当中包括阿利卡少年时期,其绘画表现处于对视觉表象真实的认知阶段。以及在阿利卡抽象绘画期间,所存在的对于具象真实的潜在意识和兴趣。这都为阿利卡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所呈现的对于真实
插入语常见于信息型文本,能够较好地突出文本特点。但它在句子中的位置较为灵活,因此在翻译时很难把握原文、梳理信息,为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必须正确识别原文本中的插入成分。本论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选取Dare to Lead:Brave Work,Tough Conversations,Whole Hearts第一部分的第三、四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为翻译实践材料。对领导者,该书探讨了如何褪去铠甲,勇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到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政策,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向好的态势。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化阐述。其中,实践创新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终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学习相结合,具有便利高效的特点。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与语言学习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各种移动设备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互联网+”时代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英语移动学习的研究。作为初中英语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词汇学习被学者广泛探讨。然而,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词汇学习方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及地区在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中国需要在世界文化与学术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而美学作为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对中华美学研究成果的译介无疑有着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当代知名美学学者杨春时教授的著作《中华美学概论》(2018年)的第二章作为素材进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作为语言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关注的仅仅是一些基本阅读技巧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对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还相当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斯珀伯和威尔逊(1986)等学者提出的认知语境理论,作为关联理论的
阅读作为二语学习的重要要素和途径之一,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初等教育阶段中学生阅读输入量不足,文本解读方式单一,造成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尝试一种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又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阅读圈”模式引入到中学英语课堂,试图通过多种可视化图形手段强化这一模式以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方面的有效性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英语阅读课堂是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尤其是高阶思维的重要阵地。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阅读的脚手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这一重要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本研究将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旨
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通常主导英语阅读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成绩提升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者们开始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多模态教学模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听力、写作、词汇教学中,但是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
英语核心素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文本内容的理解紧密相关,这必然涉及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因此,阅读和写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是学生输入知识的重要媒介。写作,作为输出知识的载体,是记录、表达和交换思想的过程。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