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meta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关于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临床疗效的研究。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在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国足踝协会前足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平均回归正常生活和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最终纳入11篇研究,共417例患者;(2)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在骨折愈合率(OR=6.83,95%CI:2.83—1.52,P<0.0001),延迟愈合率(OR=0.14,95%CI:0.04—0.49,P=0.002),畸形愈合率(OR=0.12,95%CI:0.03—0.48,P=0.003),骨折愈合时间(MD=-3.00,95%CI:-3.77—-1.65,P<0.00001),AOFAS(MD=2.00,95%CI:0.65—3.36,P=0.004)、VAS(MD=-0.18,95%CI:-0.29—-0.06,P=0.002),平均回归正常生活和活动时间(MD=-3.55,95%CI:-6.04—-1.05,P=0.005)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在骨折愈合率(OR=4.11,95%CI:0.44—38.73,P=0.22)和骨折延迟愈合率(OR=0.09,95%CI:0.01—1.08,P=0.0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可作为第五跖骨基底部2区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对于1区骨折,保守治疗也有一定优势,但骨折畸形愈合率高需引起术者的注意。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初步探究术中神经监测电流刺激对家兔迷走神经(VN)、喉返神经(RLN)的情况下,观察神经肌电图(EMG)的振幅、潜伏期和心电图(ECG)变化以及组织学变化情况,确定电流刺激对神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不同电流强度下,测量刺激点引起有效神经肌电图的距离,即“电流辐射距离”。依据不同电流强度下的电流辐射距离来精准判定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的位置和走行,有利于神经探查与解剖。方法:解剖家兔暴露一
目的: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异位骨化是临床转子间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会造成不良的预后。其原因可能包括年龄、手术时机及其他的相关的损伤,但研究报道尚少,病因尚不明确,故分析其异位骨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是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减轻其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8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对椎体强化(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82例行椎体强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术前CT矢状位判断有无终板骨折将患者分为终板未骨折组、上终板骨折组及下终板骨折组。测量计算出患者的伤椎压缩率、伤椎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密度、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单因素
目的:观察rhBMP-2对胫骨搬移成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研究了 rhBMP-2在骨搬移中的作用,30例骨缺损的患者接受了 Ilizarov骨搬移术,均为同一团队医师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术中在截骨端置入骨优导(1mg)作为rhBMP-2组,15例为对照组。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通过X线观察牵张区的骨痂情况,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牵张区内部及周围组织的血流信号、新生骨痂。
目的:测量并对比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股骨前倾角间的差异,并分析髌股不稳定与其股骨前倾角以及下肢旋转力线异常的相关性,并通过患者髋膝关节CT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立体模型分析其成因,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骨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科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两年研究时间内就诊的30例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患者列为实验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段我院自主招募的
目的:重建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分析骨折线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研究1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原始影像学资料,在Mimics 17.0软件中重建骨折模型,3-matic 9.0软件中将重建的骨折模型复位并拟合到标准模板,在标准模板上临摹并叠加全部骨折线,分析骨折线分布规律。结果: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43-52岁(33.1%)。胫骨外侧平台骨折(81.8%)多于内侧平台(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62.1岁。其中糖尿病足患者10例,糖尿病病程5-30年,平均14.3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采用3D模型及生物力学模拟分析软件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对相邻椎体的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探讨骨水泥渗漏量以及渗漏位置对相邻椎体稳定性的影响,为PVP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提供术后风险预测。方法:通过纳入一名PVP术后患者的CT数据,运用Mimics Research 21.0、Ansys 17.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的三椎体模型(T12椎体、L1椎体、L2椎体),
目的:探究SPECT/CT在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评估手术截骨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骨折相关感染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6-68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99mTc-MDP SPECT/CT,由高年资核医学科医师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诊断意见,测量出SPECT/CT图像显示异常浓聚区域范围。所有患者均行病灶骨清除、
目的:通过对一期LC+ESE与LC+BDE一期缝合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出两者的相对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304医院,对相关病例进行严格筛选以及分组,分组得到接受LC+BDE一期缝合治疗的患者104例、接受一期LC+ESE治疗的患者103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