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剂ANV-6L15治疗颅脑创伤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国际上尚缺乏颅脑创伤(TBI)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抗凝药因抗凝效果不佳、治疗手续繁琐及药物不良反应多而在实践中受到了诸多限制。新型抗凝剂ANV-6L15因其能靶向结合损伤部位并特异性的抑制组织因子(TF)/Ⅶ而发挥局部抗凝作用。但其在TBI中的抗凝作用疗效未知。本实验通过在体外与TBI小鼠体内验证ANV-6L15的抗凝作用,并探索ANV-6L15与微粒(MP)及TF/Ⅶ的相互作用而试图阐明ANV-6L15在TBI中的抗凝机制,从而为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应用凝血因子Ⅹa凝血时间实验与凝血酶生成实验检测ANV-6L15在体外的抗凝血及抗凝血酶生成作用;2)制备TBI小鼠模型,通过鼠尾静脉流血实验、凝血因子Ⅹa凝血时间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以及伊文思蓝渗透实验来验证新型抗凝剂ANV-6L15在TBI小鼠体内抗凝作用的有效性及其对TBI小鼠血管的通透性的影响;3)通过流式细胞技术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来探索ANV-6L15抑制MP促凝作用的机制;4)通过凝血酶生成实验与流式细胞技术来研究新型抗凝剂ANV-6L15对MP所诱发的凝血级联反应以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5)通过生存分析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来研究新型抗凝剂ANV-6L15对TBI小鼠预后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1)新型抗凝剂ANV-6L15不仅能在体外抑制MP/脑源性微粒(BDMP)促凝作用,而且还能够抑制其促凝血酶生成的作用;2)TBI+ANV-6L15组小鼠相比TBI组鼠尾静脉流血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及D-二聚体含量生成减少;3)TBI+ANV-6L15组小鼠相比TBI组伊文思蓝的渗透量下降;4)流式细胞仪及W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ANV-6L15能够与MP紧密结合,且TBI+ANV-6L15组小鼠相比TBI组凝血酶生成减弱,凝血因子Ⅶ/Ⅹa阳性及纤维蛋白原阳性MP以及活化血小板含量均减少;5)TBI+ANV-6L15组小鼠相比TBI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神经功能评分)减小,生存率提高。结论:1)新型抗凝药ANV-6L15在体外有显著的抗凝作用。2)新型抗凝剂ANV-6L15在TBI小鼠体内能够抑制其体内高凝状态并发挥显著的抗凝作用;3)新型抗凝剂ANV-6L15可以改善组织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组织损伤。本组实验所验证的ANV-6L15在TBI小鼠体内抗凝作用的有效性为临床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4)新型抗凝剂ANV-6L15能够结合MP并覆盖在MP表面从而阻止了MP所诱导的凝血级联反应与血小板活化;5)新型抗凝剂ANV-6L15对BDMP,血小板微粒(PMP)以及内皮细胞微粒(EMP)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此外新型抗凝剂ANV-6L15还能够抑制凝血因子Ⅶ/Xa活性。本组实验对于ANV-6L15抗凝剂机制的探索为TBI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新型抗凝剂ANV-6L15能治疗TBI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并改善TBI小鼠的预后。ANV-6L15治疗TBI小鼠凝血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表明,这一新型抗凝剂有望成为治疗TBI凝血功能障碍的理想候选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发生在慢性肝病患基础上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综合征。病情复杂多变,恶化迅速,短期病死率极高。在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区,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成为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作为肝衰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的急性肾损伤(AKI)也越来越受到关注,AKI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大大增加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升了肝衰竭患者的治疗
目的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直是医学难题,传统治疗药物不能兼顾血糖与体重控制,多存在增加体重的风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在降糖同时能有效降低体重并长期维持,但其减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GLP-1可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特异受体以浓度依赖方式通过提高cAMP水平促进脂肪分解和能量消耗,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利拉
研究目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机体能量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其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s(SESNs)有可能在有氧运动调控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SESNs(SESN1-3)是高度保守的应激诱导蛋白。据报道,在没有营养超负荷和肥胖的情况下同时敲除SESN2和SESN3会激活肝脏m TORC1/S6K1,并且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表明SESN2和SESN3
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一部分,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早期即可出现。但是受检查设备——角膜共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CCM)——观察视野小和定位功能差的限制,其病情评估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无法形成统一的诊断阈值;另一方面,糖尿病
学位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1],在临床上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病人的死亡率仍高达30~70%[2]。右美沙芬(DM)作为一种非处方止咳剂,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在成人及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已被广泛的应用。在之前
研究目的: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危害之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吸烟与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以及脂肪分布异常等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作为在细胞激活或者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胞膜结构,是细胞自我调节的机制,可以参与多种病生理过程的信号激活、传导、免疫调节以及修复功能。本研究观察烟草提取物(tobacco smoke e
研究目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全球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病因。神经炎症是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神经功能缺损和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其在颅脑创伤后数分钟发生,并且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贯穿TBI起始及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过度神经炎症反应的手段对于改善神经功能预后至关重要。外泌体是细胞内的腔内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主动分泌
研究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性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的一种疾病,除原发的机械性损伤外,其继发损伤可带来包括脑水肿、神经凋亡、神经炎症等一些列病理损害,进一步加剧原发损伤所造成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但目前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亟需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Semaphorin 3A(SEMA3A)作为semaphorin家
目的: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其引发的神经退行性变机制多种多样,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破坏微管功能,为tau和淀粉样蛋白病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环境。轻度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占头部外伤的大部分,与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神经退行性变相关。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