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暖肝消癥方治疗内异症临床疗效及对其纤维化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理论梳理:诠释刘雁峰教授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独特的病机认识和治疗观点。2.观察中药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中医证候、痛经、血清CA125和卵巢异位囊肿大小的影响,探讨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性。3.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异位囊壁组织、在位内膜和其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内膜)的组织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究TGF-β1、Smad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致纤维化作用,初步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机制。4.研究TGF-β1/Smads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中药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异位病灶纤维化的影响,寻找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纤维化治疗的作用靶点及生物学机制。方法1.从“肾阳虚,肝脉寒伏、瘀结成癥”辨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机特点,并对温肾暖肝消癥法进行阐述,解析温肾暖肝消癥方的药对特点和功效。2.以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阳虚寒凝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5例,给予中药温肾暖肝消癥方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血清CA125水平、卵巢异位囊肿大小的差异,分析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3.收集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例,取其卵巢异位囊壁组织作为异位囊壁组,其中9例行宫腹联合术者并留取其内膜组织作为在位内膜组;同期行宫腹联合术的其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9例,取其内膜组织作为对照内膜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种组织中TGF-β1、p-Smad2/3、Smad7的表达,分析各组表达含量的差异性。4.(1)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采用HE、Masson染色分析异位病灶组织形态和纤维化情况。(2)将动物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疾病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应用Masson染色对比各组小鼠异位病灶纤维化情况,应用Elisa检测法对比各组小鼠血清TGF-β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q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小鼠子宫、其余各组小鼠异位病灶TGF-β1、Smad2、Smad3、Smad7、ColⅠm 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各组表达含量的差异性。结果1.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疗效:(1)中医证候:温肾暖肝消癥方可明显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阳虚寒凝血瘀证候(P<0.01)。(2)痛经:温肾暖肝消癥方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经程度(P<0.01)和相关症状(P<0.01)。(3)血清CA125水平:温肾暖肝消癥方可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P<0.01)。(4)异位囊肿大小:温肾暖肝消癥方治疗后,患者异位囊肿较治疗前减小,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纤维化机制:(1)纤维化染色:Masson染色后蓝染区域为纤维化,异位囊壁组织可见大量的纤维化沉积,在位内膜组、对照内膜组中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均未见到明显纤维化蓝染。(2)TGF-β1表达:异位囊壁组TGF-β1表达水平最高,但与在位内膜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内模组之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在位内膜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Smad2/3表达结果:异位囊壁组p-Smad2/3表达最高,但与在位内膜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内膜组p-Smad2/3表达最低,与异位囊壁和在位内膜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Smad7表达结果:异位囊壁组Smad7的表达含量最低,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内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位内膜组Smad7的表达含量较对照内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温肾暖肝消癥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病灶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1)模型建立情况:模型在建模后21天相对稳定,异位病灶可见大量纤维染色,主要分布在间质和肌层,异位病灶存在大量的胶原纤维生成和沉积。(2)异位病灶大小: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异位病灶较疾病模型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干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纤维化程度: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小鼠子宫纤维化面积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模型组异位病灶纤维化面积比率与空白组小鼠子宫相比增加(P<0.01),与疾病模型组异位病灶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异位病灶纤维化面积比率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纤维化面积比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TGF-β1水平: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小鼠相比血清TGF-β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模型组比空白组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疾病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各剂量组之间,高剂量组血清TGF-β1水平最低,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TGF-β1/Smads通路:(1)基因表达: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小鼠子宫TGF-β1、Smad2、Smad3、Smad7、ColⅠm 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模型组比空白组小鼠TGF-β1、Smad2、Smad3、ColⅠ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疾病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TGF-β1、ColⅠ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小鼠异位病灶Smad2、Smad3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小鼠异位病灶Smad7水平明显升高(P<0.01)。(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小鼠子宫TGF-β1、p-Smad2/3、Smad7、ColⅠ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模型组比空白组小鼠TGF-β1、Smad2、Smad3、Col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疾病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小鼠异位病灶TGF-β1、p-Smad2/3水平明显减低(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小鼠异位病灶ColⅠ水平降低(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小鼠异位病灶Smad7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1.临床疗效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温肾暖肝消癥方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阳虚寒凝血瘀证候、减轻痛经程度、降低血清CA125水平,缩减异位囊肿的大小,防止其进展,临床疗效肯定。2.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纤维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TGF-β1、p-Smad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导致内异症纤维化的形成,而Smad7作为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降低,则对Smad介导得TGF-β1致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减弱,也促使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进展。3.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温肾暖肝消癥方可减缓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抑制异位病灶纤维化形成,这可能与其干预TGF-β1/Smads通路,从而影响异位病灶纤维化形成和进展,来发挥“消癥”作用。
其他文献
《列那狐》是一部具有现实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学作品。文本旨在立足于列那狐的处事哲学,分析其传递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浅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对列那狐文本进行现代解读,实现
<正>《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2年创刊,是宁德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主要反映我校理科最新教学、科研成果;适当选登兄弟院校的教研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PM2.5与3个既与综合治理又与专项治理有关的因素SO2、NO2、PM10的最优二次回归方程,在将治理基准年与五年后目标的PM2.5浓度折算为对应的AQI指标
"T9"是高淀粉马铃薯品系,在吉木萨尔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随着马铃薯品系"T9"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本文总结了马铃薯新品系"T9"配套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癫痫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
啶虫脒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杀虫剂,而啶虫脒又是其中重要种类,被广泛用于防治水稻、蔬菜、
纳米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在材料、能源、食品和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许多新型的纳米材料都在帮助
垃圾焚烧渗沥液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采用厌氧产甲烷生物处理工艺去除渗沥液中大部分有机物和能源回收。但由于垃圾焚烧渗沥液COD浓度极高(~55,000 mg/L),且高盐度
静风失稳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性大,突发性强,是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风性能的重要安全指标之一,对大跨度桥梁进行静风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山区线路指标的要求,山区大
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新科技、“教育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德育更是步履维艰。本文认为,除了上述大环境的影响外,导致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