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不同节奏形态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和声、调式、音色等等。节奏要素也被称作“音乐的骨骼”,在本研究中,主要对节奏这一重要的要素进行深入讨论。节奏要素不仅仅只在音乐艺术中,在大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活动当中,也存在着节奏。有规律的、有时间维度的、一种有韵律的变化,也被称之为节奏。而打击乐作为节奏乐器,在歌曲中起着重要作用,往往打击乐器的节奏类型决定了整个歌曲的速度与情感方向。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音乐节奏的研究不少,但针对于打击乐器对音乐情绪诱发与体验的研究却较少。打击乐乐器作为节奏乐器,其存在是为了加强音乐中节奏要素对人的影响。要想演奏好打击乐,首先要理解节奏与音乐的关系。对节奏的掌控,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舞台经验,对作品的熟悉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打击乐的演奏。有研究表明,没有调整好情绪则会对打击乐的学习与演奏产生负面影响。在打击乐的学习与演奏过程中,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乐手的发挥,调整好心理情绪则会改善这一现象。但较少研究涉及将不同节奏对情绪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本课题着重研究歌曲中打击乐器不同节奏对情绪体验的影响。节奏与节拍,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应用方式,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相关联。此研究能最大程度的展现音乐表演者的表演效果,有效的唤起观众和听众的共鸣。通过作品中打击乐器的节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情绪产生影响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加客观的了解节奏对于听者的情绪影响。在听者被唤起负面情绪后,是否能通过有着明显特征的打击乐器的作品来进行调节,甚至在音乐的创作中,更加适合的表现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本研究的目的。本论文研究有一个预实验和两个正式实验来进行讨论。预实验筛选出了正式实验所要用的音频材料,以往研究证明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音乐情绪体验,不同的节奏类型,会让被试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预实验的音乐材料全部选择无歌词的纯器乐作品,是为了消除歌词对于被试的情绪体验影响。仅根据节奏类型的不同来区分情绪。实验一探究了歌曲在有无打击乐器配器的情况下对于音乐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情绪识别以及情绪强度的影响,实验二则探究了同样是兴奋情绪的歌曲情况下,控制好小节数量,节奏相同,仅改变节拍与重音位置,用架子鼓独奏的形式呈现对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情绪识别影响。以往研究证明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音乐情绪体验,不同的节奏类型,会让被试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本实验的音乐材料全部选择无歌词的纯器乐作品,是为了消除歌词对于被试的情绪体验影响。仅根据节奏类型的不同来区分情绪。最终选取兴奋的、紧张的、和悲伤的音乐片段材料各3段。实验一探究了有无打击乐声部对于音乐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情绪识别以及体验的影响研究。自变量为采用配器类型2(有无打击乐配器:有打击乐配器,无打击乐配器)×2(是否音乐专业:音乐专业学生,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选取预实验选取的音乐片段。被试在聆听有无打击乐配器的同样节奏音乐进行情绪类型、情绪体验强度评定。探讨音乐中有无打击乐配器对大学生情绪识别影响的差异以及音乐专业/非专业之间的差异。实验二采用了采用节奏类型2(3/4拍的架子鼓独奏,4/4拍的架子鼓独奏)×2(是否音乐专业:音乐专业学生,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选取预实验选取的音乐片段。被试在聆听有无打击乐配器的同样节奏音乐进行情绪类型、情绪体验强度评定。探讨3/4拍打击乐独奏与4/4拍打击乐独奏对大学生情绪识别影响的差异以及音乐专业/非专业之间的差异。本研究结论如下:打击乐声部的参与与否,能够对听者的情绪识别以及强度体验所产生影响。音乐专业的听者比非音乐专业的听者在情绪强度的体验上普遍要高。2.打击乐能有效的调节听者的负性情绪。3.打击乐对于听者情绪的影响没有显著地性别差异。4.4/4拍的打击乐独奏能够诱发听者的正性情绪,3/4拍的打击乐独奏能诱发听者的负性情绪。
其他文献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热情空前高涨,众多艺术成就斐然的传奇作品涌现,小说终于得以摆脱子、史的附庸,成为独立而崭新的文学样式。而动物题材小说的崛起,成为唐代小说不容忽视的一大特色。其中以虎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不仅故事类型多样、情节跌宕、意蕴丰富,而且在虎类小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
回望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斑斓璀璨、喧嚣多变。自新千年以来,一批以《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心迷宫》《暴裂无声》《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为代表的作者电影相继出现,显现出新浪潮式的原创性表达。随着,中国电影被不断纳入到新的视野和体系中以及新生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异性,昔日中国导演“代际划分”的整一性与延承性已日趋失效,亦不能对当下中国电影导演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同时,新生力
“后遗产电影”作为“遗产电影”的后续发展,具有策略性的、自觉的前台操作意识,破除了撒切尔时期的保守主义,推翻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遗产电影”保守主义的假设,在保持一定怀旧风格的基础上,改变了“遗产电影”的空间创作方式,成为英国文化记忆构建的重要媒介介质。“后遗产电影”的影像空间呈现的是英国16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关于英国“遗产”所涉及到的各类地理空间,包括英国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以及延伸出的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学习这种方式崭露头角。进入后疫情时代后,远距离学习仍以其高效性和便利性而受到业界的推崇。在线课程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尤其需要提高教师们的言语亲和力,以弥补远程教学之不足。相较于非言语亲和力,既往研究中关于言语亲和力的成果相对较少,且鲜有从评价系统视角对中学英语教师在线课堂话语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的中学英语教师在线课程课堂
“学习性评价”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评价概念,指出教育评价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动态评估(DA)是一系列评估方法的总称,旨在在评估过程中通过评价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通过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探索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它体现出来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割裂教学和评估的弊病。所以,它与当前所倡导的教育评估环境相适应。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和认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核心素养对语言能力提出了让学生学会整合运用语言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不少教师意识到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为了写做铺垫,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读写整合的理念也逐渐走进了我国的英语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缺乏基于读写课的输出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意识,读写课堂也缺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证明学生达
语法教学作为英语学科中听、说、读、看、写多项技能发展的基础,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教师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英语语法意识。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运用语法进行表达。基于以上现状,该研究尝试着结合“
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在对话中常常被孤立使用,以表达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有策略地使用能够起到使对话顺畅进行的作用。这一类词语往往被包括在关于副词使用位置或者互动话语的研究中,但是其作为使用广泛又形式特殊的一类词,值得引起更多的注意。本研究将语料库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话语分析的定性手段相结合,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中的口语语料,从词汇
克莉奥佩特拉和奥赛罗作为不同时空的两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不仅仅在于他们的非白人属性,更因为他们都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1604)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中的他者。尽管批评家们对奥赛罗和克莉奥佩特拉这两个人物分别作了深入的考察,但对于莎士比亚通过时空并置构建起来的二人所共有的他者性,以及他们的身份误识问题少有关注。本文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以奥赛罗与克莉奥佩特拉的类比为基础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竞争激烈,工作岗位紧缺,各个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压力,据相关报道指出,近些年来,国内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且大学生已经成抑郁症患者的主体,而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抑郁症可以通过治疗来减缓,但是好多人未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症状,处于阈下抑郁,也就是具有抑郁倾向的状态,并未引起重视,因而错过了最早发现和治疗的时机。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