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周围性面瘫中医用药及针刺选穴规律的探讨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笔者通过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收集从2001年1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关于中药处方或针刺选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PFP)选穴情况的文献,运用Excel、SPSS 25.0等软件对文献中的中药处方或针刺选穴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析,并通过此方法来总结在此20年期间文献中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中医用药及针刺选穴的规律,从而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治疗本病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期刊数据库检索,收集从2001年1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关于中医的中药、针刺等特色疗法对本病有确切疗效的文献。开始通过Office Excel建立中药处方及针刺选穴的数据库。以中药处方中的单味药、针刺处方的单个穴位为变量,通过数据库的统计排版,将出现的中药、穴位统计为1,未出现的中药、穴位统计为0。通过中药、针刺的使用频率及频次分别统计出使用的高频中药、针刺取穴,分析所统计中药的性、味、归经、种类及针刺选穴的归经,并用SPSS 25.0对使用高频的中药、针刺选穴进行聚类分析,以研究中药与选穴的原则及运用规律。结果:1.此次研究在中药方面纳入与中药相关的文献为131篇,其中纳入的处方为308首;相关中药为209味;中药出现的频率总共为3367次。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有14味,前14味中药的总频率为53.82%,也是本病治疗的核心用药。药性方面主要采用温、寒、平性药,使用频率均大于20%,如上药性总使用频率为96.94%。药味方面主要采用甘、辛、苦味药,前三种药味总使用频率为92.64%,且前两者使用频率相差不大。药物归经方面主要采用入肝、肺、心经的中药。在药物分类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解表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均大于550次,使用频率均大于15%;其中又分别以辛温解表、补气血、熄风止痉、活血止痛药为主。2.此次研究在针刺选穴方面的文献112篇,纳入的针刺处方为295首,相关针刺选穴89个,针刺选穴出现的频率总共2748次。穴位使用频率较高的有14个,前14个穴位的累计频率为76.42%。所选用的穴位在经络循行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胃、大肠、胆。结论:1.治疗急性PFP的中医用药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大多具有祛风、活血、行气、化痰、通络等功效,这与急性PFP的发病机制相对应。2.治疗急性PFP所应用的药性以温性与寒性为主;药味主要使用辛味、甘味;药类以解表药、补虚药为主。3.治疗急性PFP的方剂当中更多的人以牵正散、银翘散、通窍活血汤等方剂为基本方进行加减。其中因虫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搜风通络功能,而被众医家广泛选用。4.治疗急性PFP时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所属经络均循行于头面部,在PFP的急性期可以更多的选取局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与古代医家相比现代医家在治疗急性PFP时太冲穴的使用频率不高。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数据库中的现代文献,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系统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深入了解药物配伍间内涵,并探索潜在药物新方组合,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利用网络药理学,从分子层面上预测核心组药“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冠心病潜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做铺垫。材料与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12.31的中医药治
目的:观察眼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康复二科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确诊为中风的病人纳入临床观察,共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把全部病人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给予眼针康复疗法,即在眼针穴区埋针,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结束后起针,眼针穴区选择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以及下焦区。对照组采用常规常规康复疗法。每
目的:通过检测脾气虚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基本功能和线粒体自噬水平,探讨脾气虚引起心神不足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16只SPF级SD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正常组和脾气虚证模型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2.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建立方法:模型组大鼠采用饮食失节法加劳倦刺激法,即饱食24小时后禁食48小时,循环5次,共15天,全程自由饮水;同时每日游泳至力
目的: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的组方规律。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归纳分析曲妮妮教授治疗CB的组方规律。材料与方法: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CB的组方规律全面检索中文三大电子数据库关于运用中医药治疗CB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成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
目的: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通过运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中医证候、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上的相关性,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po E-/-小鼠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揭示健脾通脉方通过缓解AS小鼠行为表现、血清脂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早期防治AS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VEGF、Notch1、NICD、Hes1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只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造模组。假手术组大鼠采用钝性分离造成颈部肌肉的损伤并缝合。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的线栓法进行造模。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参照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心肾理论”为基础治疗心功能Ⅱ级或者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证属气虚血瘀型,通过比较与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阐明心肾同调治疗慢性心衰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材料: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楼专家门诊37诊室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试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明确定心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六楼专家门诊37号诊室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近20年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基于“活血通络法”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组方规律,从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用药参考。资料与方法:检索近20年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记载基于“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剂,将收集到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
目的:对近10年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药组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理论体系提供有利的临床诊疗依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方式,检索近1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有关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收集到的药物相关重要信息录入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