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断层洞室围岩稳定性仿真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地下洞室工程当前的发展现状,针对信息化施工关键难题——信息反馈速度难以适应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进行系统研究,着力于寻求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大量的系统仿真试验,针对裂隙岩体中洞室的变形稳定性的众多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讨论,得到了一些定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大量数定的结论。并尝试运用人工智能科学,将大量的数定性结论建成为可以直接为工程实际服务的自动化工具,不仅实现了对工程中需要的物理概念的量化,而且可以对洞室稳定性的提供快速的分析和评价。这就有望解决施工信息化的难题,为施工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和在地下洞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和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为了给近洞断层对硐壁变形的影响建立量化的概念和形象的认识,本文提出断层对变形影响系数的概念:在埋覆深度、地应力条件、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和性质均相同的条件下,同一洞室或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洞室中某一关键点,其在断层影响下的位移值与无断层影响时该点位移值之比称为断层对洞室该关键点的变形影响系数。2)在系统仿真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断层对变形影响系数随各因素变化规律和其敏感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断层对变形影响系数(α,β_l,β_r)主要与断层分布、地应力系数、围岩类型等因素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与洞室埋覆深度、跨度、高跨比、喷层支护厚度等因素无关。3)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不同围岩类别条件下的洞周一倍洞径内两条断层的分布以及所有组合形式对洞壁围岩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大量的量化实验结果,最终将其总结整理成为一套完整的表格,为工程人员对断层影响进行量化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4)提出了地下洞室变形稳定性分析的查表法,以云南鲁地拉水电站导流隧洞工程为例详细讲解了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适应性评价。此方法的建立,为充分利用宝贵的现场监测资料信息,更好地发挥工程现场信息的指导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便有效的工具。5)在考虑大型结构面不同分布位置、倾角在施工过程中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系统仿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洞室工程专家经验,构建并行分区的大规模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两套独立的模型互补的方式,开发了面向工程设计人员的,能够考虑断层位置、倾角、断层组合形式、地应力场、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洞室埋深、跨度、高跨比以及喷层混凝土厚度共13项因素,对洞壁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智能化分析预测的系统。并结合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人脑辅助电脑、运用专业知识尽可能减轻网络学习的负担这一务实的观点,有效地避开了盲目追求数字化而带来的瓶颈。
其他文献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传统钢框架刚性节点因节点处焊缝应力集中明显而容易产生脆性破坏。从而人们开始寻找和研究一种新型节点—梁柱半刚性节点,它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以及连接件把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建筑物的多功能化和长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结构日趋复杂和庞大,使超长结构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此而生的裂缝问题严重困扰着工
巨型框架结构由于其平面布置的灵活性以及空间整体受力的优越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针对巨型框架结构开展全面的、系统的风荷载的研究尚不多见,理论研究滞后于工
我国公路建设中在提高原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运营能力时,通常采取在原高速公路基础上扩建的方法。我国软土地基分布广泛,拼宽路基的变形特性以及如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需要
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其中以地震和强风等重复荷载的对其影响最大,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结构构件可能反复进入塑性状态,最终产生低周塑性破坏。如何描述结构构件
学位
串谋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体系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串通可能造成的对委托—代理运行效率的影响及防范方法。目前,在工程建设领
微型桩是直径30cm以下钻孔注浆桩的总称,桩体主要由压力灌注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无砂混凝土与加劲材组成,其主要特点为直径小于传统桩基、注浆成桩和对施工场地要求较小。微型桩
由于加筋土边坡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又能节约工程造价,减少占地,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经编土工格栅与土的界面作用特性,并利用
大型重载支承结构在电力等工程中有较多的应用,石灰石粉仓是火电厂脱硫系统中主要大型结构之一。粉仓的料斗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支承体系,该体系施工复杂、工期较长、材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