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语文分科以来,语文教育经历了知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二者都是单一主体教育。在知识、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中,学生被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虽然能学到大量的语文知识,但主体性严重被忽视;在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但矫枉过正,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自我膨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语文教育由于没有抓住自身的本质特点和育人目标,而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必须在言语行为中进行,离不开人的交往;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适应变化、创造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培育人的生存能力,而交往是人类主要的生存方式,因此语文教育一定要通过交往来进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呈现为一种单一主体教育,教学中表现为主—客对立的对象化活动,教育主体间缺乏交往。本文试图为语文教育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主体间性语文教育,即是在交往活动中进行的语文教育。希望在主体间性语文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通过民主平等的理解、对话、交往而结成主体间的和谐关系,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主体间性语文教育的提出源自于主体间性教育,因此文本开篇便较详细地对主体间性教育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以期对主体间性教育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接下来主要阐述了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追求的原因;最后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对主体间性语文教育的实践思考。本文期望通过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来弥补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