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教育:当代语文教育的追求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语文分科以来,语文教育经历了知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二者都是单一主体教育。在知识、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中,学生被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虽然能学到大量的语文知识,但主体性严重被忽视;在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但矫枉过正,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自我膨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语文教育由于没有抓住自身的本质特点和育人目标,而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必须在言语行为中进行,离不开人的交往;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适应变化、创造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培育人的生存能力,而交往是人类主要的生存方式,因此语文教育一定要通过交往来进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呈现为一种单一主体教育,教学中表现为主—客对立的对象化活动,教育主体间缺乏交往。本文试图为语文教育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主体间性语文教育,即是在交往活动中进行的语文教育。希望在主体间性语文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通过民主平等的理解、对话、交往而结成主体间的和谐关系,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主体间性语文教育的提出源自于主体间性教育,因此文本开篇便较详细地对主体间性教育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以期对主体间性教育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接下来主要阐述了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追求的原因;最后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对主体间性语文教育的实践思考。本文期望通过主体间性语文教育来弥补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些不足。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赋予了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内涵和外延,同时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诸多地理课程资源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
做好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形象传播思路的创新思考,能够更好地确立高校的社会地位,体现高校的社会价值。文章先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象传播发展态势,之后再对新媒体背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排班模式一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横向以及纵向上分组固定护理人员班次,使固定病人对应固定护士,调查统计病人
新大纲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首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传统的课堂词汇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词汇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