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毒素是指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如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不同种类的真菌毒素毒性虽不同,但会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真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农产品安全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在2005~2014年,我国出口欧盟食品违例事件3039起,其中真菌毒素超标占24.9%,是单一事件中比例最高的。真菌毒素超标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的最大阻碍,给我国粮油加工和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辐照处理法是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消解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指利用电子束、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对食品进行作用,通过引发食品内部电离作用和化学作用,或水分介质经过辐射后产生多种自由基与食品内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防腐保鲜、提高质量、保持营养等功效。小麦中的交链孢菌酮酸(TeA)是真菌毒素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已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针对食品中TeA含量的测定和方法检测限的提高,而即使是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也还没有出台规定的检测方法,关于TeA降解和降解产物方面的报道更是极少。本论文基于TeA污染广、耐低温、有毒性的特点,针对60Co-γ射线辐照法对TeA的降解效果及辐解产物的解析展开研究,从而为辐照技术在降解真菌毒素的应用中打下基础。本研究以Te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溶液和小麦中的TeA含量,探讨了不同条件下TeA的辐照降解效果,建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Q-TOF-MS)解析溶液中TeA的主要辐解产物,为下一步研究小麦中TeA的辐照降解机理奠定理论基础。(1)建立HPLC-UV定量检测TeA含量的方法。TeA线性范围为0.05~5μg/mL,线性方程为y=110.46x+0.3044,决定系数为0.9999,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完全可以满足TeA的检测要求。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约为0.008μg/mL,最低定量限约为0.02μg/mL。仪器连续进样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0.68%,日间RSD为0.61%~0.65%,均小于2%,故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建立HPLC-UV定量测定小麦中TeA的含量,在三种不同初始浓度下,得到的回收率分别为89.92%、96.97%和102.87%,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能满足试验要求。(2)TeA在不同条件下辐照后,降解效果明显。溶液中TeA降解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辐照降解后的浓度比(C/Co)随辐照剂量的变化效果,采用多项式方程y=ax3+bx2+cx+d进行拟合,相关系数为0.9573。TeA降解率受初始浓度的影响随溶液中TeA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在低浓度条件下,TeA降解率较高,在4 kGy时,初始浓度为1μg/mL的降解率已经超过50%,而初始浓度为5 μg/mL的降解率仅为20%,且在10 kGy时才超过50%。在低剂量辐照条件下,浓度低的降解率增加迅速,当降解率达到95%以上时,降解率趋于稳定。以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降解率远远高于以甲醇溶液为溶剂的降解率。辐照剂量率对TeA降解率有一定影响,呈现出高剂量率对TeA的降解效果低于低剂量率的现象,但降解率的降低与剂量率不成倍数关系。研究发现,经过γ射线辐照的小麦中的TeA,其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线性方程y=ax+b来拟合曲线,相关系数为0.9435。结果表明γ射线可以有效的降解小麦中的TeA。(3)对溶液中TeA辐照降解后的主要产物进行解析。采用LC-Q-TOF-MS作为解析方法,以甲醇水溶液中降解产物为解析目标,通过对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和质谱图的对比分析,推断产物碎片信息。解析出4种主要辐解产物的m/z分别为244.1559、244.1559、244.1556、258.2081。本研究建立了溶液和小麦中TeA的定量检测方法,首次探讨了60Co-γ射线对TeA的辐照降解效果,并进一步对降解产物进行了解析,这为今后TeA以及其他真菌毒素的辐照原位消解和辐解产物的鉴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