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通风组织优化研究

来源 :赵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地铁以其高速、舒适性较高、运输能力大等特点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交通方式。预计到2050年底,我国轻轨和地铁的总长度将达到2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能容纳城市客运总量的50%~80%左右。但地铁隧道同时还存在温度逐年升高、通风系统能耗巨大等问题,最大程度利用活塞风已经成为地铁隧道通风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兰州地铁1号线的某站及其两侧的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隧道活塞风井的设置方式及结构型式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地铁隧道活塞风形成的机理,并对地铁隧道纵向平均活塞风速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阐述,同时采用已发表文献中的深圳地铁1号线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活塞风风速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对差为10.7%,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深圳地铁1号线的工程参数建立通风网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差仅为2.24%,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了本文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兰州地铁1号线的实际工程参数建立网格模型,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置工况,综合采用二维及三维的模型分别研究活塞风井的开启方式、活塞风井与车站的距离、车速、活塞风井面积以及活塞风井结构形式对隧道通风组织的影响,发现:(1)地铁站若要设置双风井时应考虑到相邻活塞风井间存在的互相影响,进站端活塞风井的通风换气性能受到了压制,而出站端风井的通风换气性能则略受到促进;(2)风井面积更大的工况通风量也会更大,但风量的增速略小于风井面积的增速。风井面积之比为2:5时,对应的风量之比约为3:4。因此对于活塞风井面积的研究还应综合考虑压力波、温度场、当地气候条件等其他因素;(3)活塞风井水平段的倾斜角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很显著,且改变风道角度比改变风道长度对于活塞通风效果的影响更大。(4)活塞风井出口处断面平均速度随着地铁时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约与列车时速成线性正比关系。最后,从风速及通风量角度出发,分析活塞风井的相关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优化和改进方案:地铁站采用双风井系统进行自然通风的效果要优于单风井系统,但地铁站若考虑采用单风井系统进行自然通风,将风井设置在出站端的效果优于设置在进站端,且进、出站端风井设置成10°风井、位于距离站台150m位置处更理想,此时车速较高,活塞风利用更充分,通风量更大,更有利于隧道的通风换气。
其他文献
噪声背景下对信号进行提取是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移动通信、雷达以及水下声呐等无线系统中具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传统的信号检测受中心极限定理的影响通常假设背景噪声服从高斯分布。然而理论研究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这个假设并不总是有效的。很多应用场景的背景噪声会出现大幅的异常值,在时域上表现出脉冲特性,在分布上表现出“拖尾”的非高斯行为。这种脉冲特性和非高斯行为表明高斯分布不再是拟合噪声数据的适用模型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探索发现药物化瘀通便汤与疾病慢传输型便秘(STC)之间的相关生物过程,其中包括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检测观察化瘀通便汤对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以及对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化瘀通便汤对STC大鼠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论文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
背景目前,肥胖人数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肥胖患者被认为体内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IκB-α/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可以被游离脂肪酸等物质激活,介导下游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其在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可引起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引发NF-κB被磷酸化激活,其转移进入细胞核内,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肥胖个体内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中炎症因子
信息系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私钥与公钥密码体制是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核心。因密码体制中计算复杂且密钥信息敏感,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多以协处理器硬件芯片的形式来实现密码体制功能。目前需要对信息系统安全机制中的密码芯片作高难度计算的性能高效化的研究,而素域模除运算作为公钥密码ECC和RSA中最复杂、最耗时,难度最高的基本运算,其高性能的实现自然成为重点研究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密码芯片在信息系统安全机制中处于
现代职业教育融资风险产生于融资主体的融资行为和活动,融资风险的生成与治理困境是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治理主体的视角探讨现代职业教育融资风险治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融资风险治理秩序之大本和达道。本研究基于多学科理论,在复杂性范式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德尔菲法、跨学科研究法,重点追问现代职业教育融资风险和治理困境“是什么”、考量现代职业教育融资风险“为什么”要治理,以及解答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涉及深度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以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增汇目标。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土壤碳汇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目前不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的固存特征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引起土壤固碳能力变化的驱动因子解析以及不同驱动因子的相对贡献率仍了解不够,阻碍了对不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时空演变特征的准确评估。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土壤
背景与目的:由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各类骨折和骨缺损日益增多,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在现有的生物医用材料中,能够用于承重骨及骨界面修复的材料尤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依然比较缺乏。本研究课题针对承重骨及骨界面修复的问题,对两个相关但不同的临床需求展开新型无机生物材料的研究:(1)针对椎体修复手术应用的新型磷酸钙复合骨水泥和(2)面向解决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界面结合的纳米金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当今前沿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在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以原子力显微镜(AFM)为核心的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已经发展成为基础科学及技术应用研究中探测微纳米尺度物质结构、性质及功能的核心工具之一。其中,原子力显微镜以其独特的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物理、生物等纳米相关学科,在纳米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微悬臂探针系统是AFM的核心部件,其动力
目的:通过构建miR-13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Exo),研究miR-132过表达外泌体促进血管新生作用。进一步制备含有miR-132过表达外泌体的纤维蛋白心脏补片,并研究其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修复作用。方法:首先,从幼龄C57BL/6小鼠中分离BMSC,在传代培养进行到第三代时,对提取的BMSC进行相关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流式检测。其次,从BMSC培养上清中分离提取外泌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中性稀土金属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的合成及其在小分子活化以及催化二氧化碳硅氢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中性双芳氧基配体钪/磷分子内FLP的合成及其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了两种双芳氧基单烷氧基的中性钪/磷配合物Sc[OC(CH3)2CH2PR2][O-2,6-tBu2-C6H3]2[THF][R=Ph(2);tBu(3)]。对这两种钪/磷配合物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