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作物表型检测平台设计与试验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高产优质作物是解决粮食短缺最有效的方法,农作物的表型特征如高度、叶角度、植被覆盖面积、生物总量等参数是检验作物是否高产优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育高产优质作物的关键步骤。快速、灵活、稳定有效地获取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表型性状对于培育高产优质作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田间作物表型性状的获取手段多种多样,但其或者费时费力、或者成本高、或者主观性较大。本课题设计研发了一种田间作物表型检测平台,可实现高灵活度、快速、稳定有效地对田间作物表型信息进行采集。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平台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分析。基于田间复杂地形、农作物种植方式等的考虑,确立了以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行走方式为基础的的跨行式检测平台结构,并对平台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校核以及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平台在四轮着地情况下以3.6 km/h的速度移动时机架最大变形量为4.5 mm,在三轮着地情况下以3.6 km/h的速度移动时机架最大变形量为6.9 mm。(2)平台控制系统设计。确立了以西门子1200PLC作为主控制器,编写了平台的控制梯形图程序,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程序、运动控制程序(包括原地转向、横向与斜向移动和阿克曼转向)和表型信息采集程序(包括导轨移动和传感器工作)。操作人员根据田间实际情况操作遥控器,PLC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信号并解析,控制平台实现不同运动模式的转换、移动以及图像采集作业。(3)平台田间试验。操纵平台进行四轮协同运动试验、直线行驶偏移率试验、续航时间试验和图像采集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满电量下单次不间断作业可达6 h;进行四轮协同运动试验,结果显示车轮转速最大偏差率为1%,平台在水泥地面和田间直线行驶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2.14%和2.57%,具有良好的移动稳定性;挂载RGB和热红外相机进行作物表型信息获取时,每小时可检测120个田间育种小区;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非暗室环境与暗室环境下棉花RGB图像,结果表明平台所采集RGB图像更加稳定;对暗室环境下棉花RGB图像、热红外和高光谱图像进行采集并分析,表明该平台所采集图像均质量良好且可获得有效信息。
其他文献
天然糖苷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是由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发生糖基化修饰后形成的化合物。由于糖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糖与天然产物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因此糖苷药物成为重要的药物来源。与合成分子相比,天然糖苷具有安全、有效、便宜等特性。因此,对不同生物来源的天然糖苷结构的分析可以促进人类对天然糖苷的了解,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成药的糖苷分子。为了研究天然糖苷的结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后扶贫时代”。在此新旧交替之际,探索过去八年我国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助于厘清其发展过程,为新时代贫困治理总结经验。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2013~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的711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与机理、模式、实践探究、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四个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Genomic Selection,GS)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拥有提高选择准确性、缩短世代间隔等优点。自2009年猪60k SNP基因分型芯片商业化以来,国外许多知名育种公司开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并将其作为常规育种手段进行应用,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育种体系的建立尚未完善,所以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在杜洛克猪的育种工作中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
探索地外生命是人类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火星是地外生命探测的重要地点,探索火星、了解火星表面及其演化有助于加深人类对地球气候变化及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理解。但太空探索对人类的生理提出了许多挑战:例如,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以及空间限制与隔离等,都会引起人体的多种病理学反应,其中许多疾病或症状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受限于航天器动力、体积和机组人员配置,太空飞行中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较为有限,目前还是以筛查潜在隐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建立PD-L1/TTF-1和PD-L1/P40免疫组化双染模型,从而准确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PD-L1的人群,为临床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精准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对25例肺腺癌和25例肺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切片中,分别原位观察这两组抗体在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根据TTF-1和P40定位癌细胞,进而分析癌细胞PD-L1阳性细胞比例(Tumor P
由于时滞现象的存在,时滞偏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如生物,化学,工程控制,神经网络等领域.而时滞项的加入,使得这些方程的理论解往往很难获得,即便很简单的线性时滞偏微分方程,能够获得理论解的也是屈指可数.因而数值求解不仅能够让我们对这些方程的理论解的性态有直观清晰的认识,更为生产生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类时滞偏微分方程的紧致差分方法的构造及其相应数值格式的理论分析.第二章我
背景全球范围内儿童结核病的发现率小于50%,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适合儿童的检测策略。儿童排痰能力较弱,即使能吐出痰液也往往菌量过少,导致检出率下降。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策略就是胃液或支气管灌洗液检查,但这种有创操作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开展。Xpert MTB/RIF Ultra试验(Ultra)是一种高灵敏性的结核菌检测方法 ,已有研究报道了其卓越的敏感性,因此我们尝试进行基于粪便的Ultra
会议
核糖核酸酶H(RNase H)能特异性地水解DNA/RNA杂交链中的RNA链释放出DNA链,在DNA复制、修复及转录等重要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开发出高灵敏度检测RNase H活性的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构建了两种光学DNA纳米传感器,并利用其在信号识别、信号转化和信号放大作用过程中的多种优势实现了对RNase H高灵敏度检测。首先借助DNAzyme驱动的DNA walker组装成一种荧光纳米
柑橘作为第一大类水果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市场上柑橘品种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柑橘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及时的了解柑橘的水分、硬度以及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有利于成长期柑橘的生长环境调控,提升种植柑橘的品质,柑橘采摘后可按照需求进行分开保存和运输,既保证了生产者和中间商的经济效益,也保证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消费满意度。因此,对柑橘内部品质进行快速无损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
畜禽屠宰加工装备的自动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发达国家畜禽加工技术及装备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我国牛羊屠宰装备落后,屠宰过程绝大多数依赖人工参与,畜禽自动化分割分级装备缺乏,生产过程管理粗放,严重制约着畜禽屠宰分割分级水平的提升。针对国内羊胴体分割分级不精确、流水线自动化程度低、分割质量差等问题,本文以去腿剥皮后的羊胴体为研究对象,探索研发了一种智能化分割装置,以实现对羊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