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时滞偏微分方程的紧致差分法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时滞现象的存在,时滞偏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如生物,化学,工程控制,神经网络等领域.而时滞项的加入,使得这些方程的理论解往往很难获得,即便很简单的线性时滞偏微分方程,能够获得理论解的也是屈指可数.因而数值求解不仅能够让我们对这些方程的理论解的性态有直观清晰的认识,更为生产生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类时滞偏微分方程的紧致差分方法的构造及其相应数值格式的理论分析.第二章我们主要针对一维和二维非线性时滞双曲偏微分方程构造了一类紧致差分格式,分析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利用Richardson外推的方法将数值格式提升至空间和时间均为四阶精度.在第三章中,基于Crank-Nicholson格式,将紧致差分格式应用于二维多时滞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推导了一类线性化的紧交替方向的差分格式,分析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数值实验证实了格式的有效性.第四章,我们将紧致差分格式用来求解一维和二维中立型的时滞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证明了相应的数值格式在L2-范数下的稳定性,并用数值实验预测了格式的收敛阶.第五章,我们处理了一类常系数非线性时滞对流反应扩散方程,首先通过引入一类变换方法,消去了对流项,然后再基于二阶向后微分公式针对变换后的方程构造了一类新的线性化的紧致差分格式,并将该格式应用于求解几类具体的模型问题.在此格式的基础上,利用Richardson外推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计算的效率.第六章,首先是将第五章的思想应用于求解Non-Fickian时滞反应扩散方程,其中积分项的离散主要基于复合的数值求积公式.然后与几类已有的算法从计算精度及其计算时间上进行了比较,发现本章的数值格式是高效而实用的,最后将文中的算法应用于模拟一些具体的模型方程.第七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将来的研究内容做了简要的总结.
其他文献
弯曲菌,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通过接触或食用畜禽的肉、蛋、奶等食品后,人们有感染弯曲菌的风险,可导致患病。抗菌药广泛应用,弯曲菌对其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消毒剂是一种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有机物质,广泛用于细菌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密集地使用消毒剂也导致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而且在其长期选择压力下,一些潜在敏感细菌的生长、运动、黏附力等发生变化,即出现适应性,且伴随对自身适应性抗性以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主要病原菌,不同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常年感染,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MG的致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显示,micro RNAs(miRNAs)在家禽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前期miRNAs测序发现,鸡胚感染MG后肺组织中Le
脑瘤的发病群体十分年轻化,恶性脑瘤主要是胶质瘤。胶质瘤可分为Ⅰ~Ⅳ四个级别,其中级别Ⅳ最难治愈,胶质母细胞瘤被划分为Ⅳ级,细胞多处于未分化状态,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很难达到一年半,且治疗后难逃复发的命运。虽然目前针对癌症已开发出多种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纳米传递技术等,但由于胶质瘤所处位置特殊,以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限制了许多疗法的使用。肿瘤干细
克隆效率低下极大地限制了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术在猪分子育种和繁殖领域的应用推广,其原因之一是在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部分体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无法被卵胞质完全地重编程。已有研究发现,抑制性组蛋白修饰H4K20me3在猪克隆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前存在异常富集,但其对早期克隆胚胎发
苯丙烷代谢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一切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如木质素、黄酮、酚酸类化合物等都是通过这条途径直接或间接合成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苯丙烷途径中的关键酶,4CL处在总途径向分支途径的转折点,控制着苯丙烷类化合物的代谢方向。4CL一般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包括2-5个成员。4CL的催化机制、表达模式和功能在拟南芥、杨树、大豆等双子叶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双子叶植物的4C
天然糖苷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是由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发生糖基化修饰后形成的化合物。由于糖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糖与天然产物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因此糖苷药物成为重要的药物来源。与合成分子相比,天然糖苷具有安全、有效、便宜等特性。因此,对不同生物来源的天然糖苷结构的分析可以促进人类对天然糖苷的了解,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成药的糖苷分子。为了研究天然糖苷的结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后扶贫时代”。在此新旧交替之际,探索过去八年我国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助于厘清其发展过程,为新时代贫困治理总结经验。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2013~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的711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与机理、模式、实践探究、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四个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Genomic Selection,GS)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拥有提高选择准确性、缩短世代间隔等优点。自2009年猪60k SNP基因分型芯片商业化以来,国外许多知名育种公司开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并将其作为常规育种手段进行应用,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育种体系的建立尚未完善,所以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在杜洛克猪的育种工作中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
探索地外生命是人类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火星是地外生命探测的重要地点,探索火星、了解火星表面及其演化有助于加深人类对地球气候变化及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理解。但太空探索对人类的生理提出了许多挑战:例如,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以及空间限制与隔离等,都会引起人体的多种病理学反应,其中许多疾病或症状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受限于航天器动力、体积和机组人员配置,太空飞行中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较为有限,目前还是以筛查潜在隐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建立PD-L1/TTF-1和PD-L1/P40免疫组化双染模型,从而准确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PD-L1的人群,为临床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精准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对25例肺腺癌和25例肺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切片中,分别原位观察这两组抗体在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根据TTF-1和P40定位癌细胞,进而分析癌细胞PD-L1阳性细胞比例(Tumo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