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识字教科书编写体系是小学识字教科书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和材料的表达三个部分有机联系的系统。本文遵循汉字特征、运用汉字用字研究成果、汉字认知的研究成果,吸收识字改革实验的成功经验,从以上三方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四种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学段1—4册)识字部分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对四种版本识字教科书字量与字种的统计研究,我们认为:四种识字教科书识字量与课标规定识字量基本相符,略有差异;四种识字教科书字量及其分布差异明显;四种教科书字种选择有任意性。 通过对四种版本教科书识字活动与教学方法设计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四种版本教科书对识字活动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基本符合汉字特征与汉字认知特点,并且有效地吸收各识字改革实验的成果。 通过对四种识字教科书编写材料的前后组织顺序的研究,我们认为:识字教科书汉语拼音教学安排形成三种不同的思路;识字教科书在材料的空间组织顺序安排上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材料组织顺序”与“分散识字的材料组织顺序”两种不同的材料组织方式,这两种识字教科书编写材料的组织顺序各有优劣,“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材料组织顺序”更便于教学。 通过对四种教科书识字教学体系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识字教科书编写中应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汉字认知的规律,有效吸收多种识字法的实验成果,形成识字方法多元化,实现优势互补。在识字教科书编写中应避免这种对字量字种选择的任意性,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字量与字种的选择。在识字材料的组织上,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材料组织方法。材料的表达应在设计识字的综合训练时,把字、词、句、篇当成一个完整的表达系统来看待,循序渐进,分梯度渐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