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气溶胶吸湿特性与低能见度的观测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遭受着严重气溶胶污染的中国华北平原地区,与霾天气相伴随的低能见度事件在华北平原频繁发生,严重危及着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生活。研究低能见度现象产生的物理化学机制,不仅有助于低能见度事件的预报与顸警,而且会进一步加深有关气溶胶光学特性、辐射效应、及其对天气气候影响的理解。  本文基于在华北地区所开展的几次综合的气溶胶外场观测实验,对该地区气溶胶的数浓度谱分布,光学和吸湿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气溶胶消光计算的物理本质出发,利用Mie模式对影响能见度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一种霾天气下低能见度的参数化方案。同时,还分别针对气溶胶吸湿性参量κ的两种常用描述方式,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和光学吸湿增长因子(f(RH)),就华北地区这二者的观测结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展开了讨论,并对不同κ推算方法及其推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天津地区历史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天津地区的区域污染较普遍,能见度总体呈现出恶化的趋势,但同时也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能见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显著,但不同于季节平均风速的普遍下降特点,相对湿度的长期趋势变化并不明显。以天津城区和汉沽等地为代表的天津地区季节平均能见度呈现出“冬夏反转”的特点。武清和香河两地的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差异,但总体上华北地区的亚微米细粒子对消光贡献起主导作用。  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因子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气溶胶数谱分布的影响,f(RH)对与气溶胶化学组分相关的气溶胶吸湿性的变化更敏感,对于给定相对湿度下,f(RH)在不同的污染水平下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由于受测量本身的限制,本文所用到的随粒径分布的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是通过将数谱拟合方法与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的,推算结果也可以较好的应用到环境气溶胶消光的计算中。Mie理论的消光敏感性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测结果,在高湿环境中,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是导致能见度严重衰减的关键因素。在同时考虑了气溶胶污染和吸湿增长作用的情况下,本文基于实测的气溶胶数谱分布和相对湿度所提出的低能见度参数化方案被证实是可信的,可进一步应用到各种数值模式中。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检验了GRAPES_TCM(GT)的路径预报性能。然后基于GT对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考察斜压模式中初始涡旋位置的不确定性对路径预报的影响,及设计试验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最为活跃的地区,平均每年约有25.7个台风生成。台湾位于西北太平洋,正好坐落在台风路径的关键区内。由于台湾尤其是中央山脉地区的地形高耸陡峭,复杂多
本文主要研究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及与其相联系的冬季风系统和海表温度的变化,并分别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讨论了东亚冬季风与北极涛动和准定常行星波的
学位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对南亚高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亚高压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根据南亚高压不同的特征定义了能够更全面刻画南亚高压特征的多个指数,利用1 9 5 8~2 0 0 6年
本项工作围绕副高五个特征指数展开,分析了主汛期副高对中国降雨的影响,同时对前期海温异常与主汛期副高特征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温一副高联合机制对中国
云中冰晶的微物理过程对云的辐射属性和降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与冰晶有关的微物理过程主要包括冰晶的核化、水汽的凝华,云滴与冰晶的碰并、冰晶的聚合与沉降、冰晶的繁生、
平流层过程对对流层天气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以往关于全球海温对平流层的研究大多关注ENSO。印太暖池是全球海表温度最高的区域,它可能对平流层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尚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一项重中之重的
本文对全球及北半球四个主要人为排放区域(包括东亚、南亚、欧洲和北美)的黑碳气溶胶(BC)的非局地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关注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与教学的关系越发紧密,“信息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引领学生研究讨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