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碳气溶胶相关论文
采用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2008~2012年黑碳质量浓度小时平均资料,分析了上海市区黑碳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
为了解影响重庆市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及BC的主要来源,对2012年重庆市BC与主要气象因素及燃煤、机动车产......
利用2013年至2015年北京城区黑碳气溶胶(下文统称为"BC")和PM2.5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CMWF边界层高度再分析资料和FNL......
为了研究中国东部典型乡村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利用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安徽寿县国家观象台污染物浓度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
黑碳(black carbon, BC)是含碳物质燃烧排放所产生的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中一种重要组分,其对辐射效应表现为对太阳辐......
为了研究南京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多波长Aethalometer(AE-33)每个季节选取典型月份观......
为了解石家庄市南郊黑碳(black carbon, BC)气溶胶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季节分布及人员健康风险,采用数据透视表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本文利用NCAR最新大气环流模式CAM5.1设计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可能对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及降水分布所产生的......
上海、杭州和南京是长三角地区三个极为重要的城市,分别代表了长三角的特大城市、滨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研究长三角不同城市大气PM2.......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6年8月-2017年7月乌鲁木齐河源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结合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该区域黑碳气溶胶......
摘要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0年9月-2011年1月黑碳气溶胶、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及......
摘要 利用南京地面站点2016—2017年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和臭氧(O3)逐小时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BC与近地面O3的关系。结......
摘要 利用重建的华南区域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浓度资料,分析其与南海夏季风在年际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BC浓度与南......
利用AE-31型黑碳仪于2019年2月4–26日对宝鸡市的黑碳(BC)气溶胶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并结合PM2.5质量浓度、风速风向等数据,采用聚......
黑碳由于强烈的吸光效应和显著的气候和环境效应,一直以来都是大气研究领域的热点。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黑碳排放量增加,......
为了了解西安城区的黑碳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AE-31黑碳仪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西安观测的黑碳(BC)质量浓度,得到西安市区BC......
近年来,黑碳气溶胶因其独特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的总气候强迫达到+1.1W/m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
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大气环境质量、人类身体健康和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观......
中国是主要的黑碳(BC)排放源区之一,其中东部区域是中国BC的高排放区。本文基于地面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地区(110°E~123°......
BC高值层的形成及其与湍流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认识BC的垂直分布,从而为BC的气候效应评估及污染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本文利用WRF-C......
本文利用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AE-33型黑碳仪测得的地面黑碳气溶胶浓度数据,对该地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的时间变......
中国中东部黑碳气溶胶(BC)浓度较高,由于其排放分布不均以及大气扩散条件复杂多变,该地区BC的分布、区域来源贡献存在较大的变化和......
黑碳和二次气溶胶作为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成分,因其对灰霾形成的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深入研究大气环境中黑碳和二次气溶......
黑碳(BC)气溶胶形成于含碳物质的燃烧过程,作为含碳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它对可见光到红外波段范围的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
为更好地了解石家庄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本文利用黑碳仪监测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间石家庄市区(电......
采用BC-1054黑碳仪对石家庄市监测点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进行2年的连续监测,分析BC时间变化特征、模拟其空间分布、探寻影响因......
黑碳(BC)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或通过沉降到地表雪改变冰雪反射率而导致北极气候变暖。然而目前研究对北极BC的来源、含量及其......
应用黑碳观测仪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对长春市黑碳气溶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秋冬季每小时平均黑碳浓度达16.042 ......
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对东亚的气候效应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在黑碳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中对海洋的关注较少.为了量化分析黑......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和高山的冰雪中。......
本文利用过去20年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广大地区采集的气溶胶分级样品,根据现有分析元素碳(EC)的各种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确立了分析历......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富含碳材料经不完全燃烧产生,如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生成.采用7-波长黑碳仪(λ=370,3......
利用2008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溶胶采样数据对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气溶胶光学参量计算模块(OPAC)和辐射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根据光学衰减法原理,设计了一款黑碳气溶胶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完成光强检测并保证精度要求;能够稳定地控制气体......
黑碳(BC)气溶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超过CH4,成为影响全球变暖效应的第二大重要因素,其作用仅次于CO2.本文用基于反射方......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2009年11月—2010年2月(2009年冬季)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同时结合该站观测的PM数据以及国内外......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在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局地和全球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兰州大学半干......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溪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溪黑碳平均浓度值为6.877 μg/m3,日平均浓度变化......
Two inter-decadal shifts in East China sum- mer rainfall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ide......
利用2008年山东省惠民国家基准气候站黑碳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年变化特征,讨论了引起这些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
利用近12年(20062017年)郑州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 aerosol,BC)浓度观测数据,在揭示郑州冬季BC浓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站......
利用Model-5012型黑碳仪观测的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资料,结合北京城区环保控制措施和气象资料,分析了2008北京奥运会前后和奥运......
利用乌鲁木齐2009年6-11月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给出了鸟鲁木齐市夏秋季节BC浓度变化特征。......
利用2009年1~12月在东莞市大气成分观测站观测到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以及东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该地区黑......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多角度吸收分光光度计(MAAP-5012)黑碳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榆中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