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延性热冲压钢的“烘烤-配分”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在安全性、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高强钢在汽车工业的轻量化材料中占据了最大的使用比重。采用高强度级别的材料,可以有效实现车身减重,从而降低能源消耗。目前,1500MPa级别的钢材仅能通过热冲压成形来制备。在汽车车身的应用上,热冲压成形钢的应用比例也在逐年提升。然而,就新一代热冲压成形钢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强塑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将中锰钢的合金设计与淬火配分(Quenching&Partitioning,Q&P)工艺相结合,从汽车钢的制备、热加工以及后续处理等整个流程上进行设计,进而开发出1800 MPa级别强度且兼顾高延性的热冲压成形钢。同时,本文系统研究了热冲压成形钢在具体工艺路径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热冲压成形,设计了含V中锰钢,利用低温奥氏体化配合热成形过程中的VC析出将原奥氏体晶粒细化至2.6μm,并获得了 5nm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基于材料中纳米级尺寸的残余奥氏体设计,提出利用汽车制造过程中在170C保温20 min的烘烤涂装工艺来代替传统回火过程,以实现C元素从马氏体向奥氏体中的配分。最终获得了 1800 MPa级强度和16%延伸率的“烘烤-配分”热冲压钢。(2)研究了 Si和V对“烘烤-配分”热冲压成形钢组织演化的影响机理。阐明了“烘烤-配分”热成形钢中VC析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即VC析出通过晶粒细化,减小了奥氏体板条的厚度,缩短了C配分的距离,提升了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进而同时提升了材料的强度和塑性。Si在热成形钢中的固溶强化能适量提升材料的强度,但是其作用主要体现在300~400℃时抑制碳化物析出和稳定奥氏体上。(3)研究了热冲压成形后冷却过程中的马氏体相变对“烘烤-配分”过程奥氏体逆相变的影响机理,并揭示了热成形钢屈服强度的控制机理。研究发现,冷却速率的增加会使材料提前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的马氏体会以位错马氏体为主,且初始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相对较低;而在低冷却速率下,材料倾向于形成更多的孪晶马氏体,初始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相对较高。在“烘烤-配分”过程中,孪晶马氏体会部分发生奥氏体逆相变,从而导致不同冷却工艺下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差异,进而导致不同工艺下热成形钢屈服强度的差异。(4)研究了热成形钢的残余奥氏体位错强化与TRIP效应的复合强化机制。在残余奥氏体相变为马氏体后所提供的强化大于原马氏体基体中C含量降低所导致的弱化的情况下,“烘烤-配分”热成形钢在具有高延性的同时具有超过全马氏体钢的强度。热成形钢中大量Mn元素的添加,使得残余奥氏体在较小C含量下便能保持稳定,从而使马氏体中平均C含量要高于常规Q&P钢。同时,在170℃烘烤20 min过程中,马氏体基体的强度没有明显降低。因此,本文中所设计的热成形钢,在残余奥氏体含量更多的条件下,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5)设计了含A1体系的中锰钢材料,并利用“临界区退火+Q&P”的方式进行热处理,来制备可应用于连续退火生产线的中锰钢,用来作辅助热成形钢的软区材料。提出通过加A1扩大两相区,并结合临界区退火的方式来控制材料的Ms点至~100℃,从而在20~80℃区间进行“温水淬火+配分”来实现材料性能的控制。最终得到了 1200 MPa抗拉强度和18%延伸率的中锰钢。此外,通过综合利用低温临界区退火过程中的细晶强化、温水淬火过程中的马氏体相变强化及回火配分过程中马氏体和铁素体界面的C捕获强化等多种强化方式,实现了同种材料、不同工艺、不同强度级别的目标。通过控制冷轧后的第一次奥氏体化处理得到不同的初始组织,然后结合相同的“临界区退火+Q&P”工艺,制备出在900~1200MPa区间、不同强度级别的中锰钢材料。
其他文献
换流变压器是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设备,严苛的运行环境导致换流变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高。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由多层“液-固”油纸绝缘结构组成,在运行过程中承受交流、直流和交直流复合电压等作用,是绝缘薄弱环节。空间电荷/界面电荷问题是影响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较大尺寸多层“液-固”油纸绝缘结构空间/界面电荷分布特性分析,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和空间/界面电荷分布仿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促进BMMSCs成骨向分化是骨再生和骨代谢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控BMMSCs成骨向分化,而蛋白磷酸化在信号通路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磷酸化是由激酶和磷酸酶催化的可逆的动态过程。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s,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动和调速装置,永磁涡流耦合器(Permanent Magnet Eddy Current Couplers)改变了传统的传动方式和调速理念。它通过改变气隙长度完成负载转速和输出转矩的变化,实现了能量在电机与负载之间的空中传递,具有结构简单、无机械连接、隔离振动和无谐波等优点,因此在风机、水泵、皮带机等高耗能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磁型永磁涡流耦合器通过改变传统磁转子的结构和充磁方
光的局域化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囚禁光子、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慢光效应、全光存储、光学传感等,这使得约束光的能力在现代光学科学中变得极其重要。众所周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可以被金属反射镜、光子带隙材料或全内反射所束缚,在这些情况下,辐射波由于对称性不相容或动量不匹配被完全禁止。反过来,一个态在任何开放系统中都能与外部辐射波耦合,并不可避免地会损失能量。然而,连续谱中束缚态(Bound state
“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内外智能制造战略的相继提出,使得全球工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要求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集成过程控制、工厂运营和业务系统的“智能工厂”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其首要目标是最优地利用工厂资产,同时实现以接近零事故和持续的环保、安全生产。在过程控制中,双层结构预测控制被公认为是复杂过
近年来,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我国也正面临着由此带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统一共识。在低碳背景下,供应链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载体,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碳排放量要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的碳排放量,故供应链碳减排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研究上的挑战性课题。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也引起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许
在制造系统中,科学合理的资源调度方案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传统单一品种大批量的制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起,制造企业开始对制造车间的设备不断升级,制造自动化的程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在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组织方式下,如何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调度,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制造企业,特别是离散型制造企业践行智能制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流控技术已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中不可取代的技术手段。由于数值仿真技术及相关理论地成熟,人们能够通过理论手段分析预测微流控器件中流场的分布及变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器件设计、高性能实践操作并可以实现高层次的实验应用。PDMS材料在微流控领域的应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利用PDMS材料,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制备低成本的PDMS薄膜,并大量应用于微流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镍的需求不断增加。含镍品位较高的硫化镍矿日益枯竭,有效开发利用红土镍矿越来越受到重视。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工艺存在着能耗高、渣量大的缺点;湿法硫酸加压浸出工艺存在操作条件苛刻的问题,现有工艺存在有价组元综合利用率低的缺点。因此,开展红土镍矿高效分离、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红土镍矿综合利用工艺;设计了红土镍矿硫酸铵焙烧-水浸工艺流程;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因素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撑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产业,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已成为钢铁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铁矿粉烧结产生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比重大,是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单一的烧结烟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很难满足烟气污染物排放要求。本文对烧结烟气污染物采取全过程协同治理,开展生物质燃料源头控制污染物研究和循环烟气烧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