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烟气循环烧结污染物控制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撑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产业,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已成为钢铁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铁矿粉烧结产生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比重大,是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单一的烧结烟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很难满足烟气污染物排放要求。本文对烧结烟气污染物采取全过程协同治理,开展生物质燃料源头控制污染物研究和循环烟气烧结污染物过程控制研究,匹配现有的烧结烟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实现污染物协同治理。(1)生物质燃料替代焦粉烧结研究:生物质燃料分别选取锯末、花生壳和玉米秸秆,分别对比3种生物质燃料与煤和焦粉的工业分析、热值和孔隙结构等特性,针对生物质燃料的固定碳含量低、热值低、内部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和燃料反应性能好等特点,对生物质燃料进行了成型和炭化实验。经过成型和炭化处理的生物质燃料固定碳含量和热值显著升高,与矿石燃料相当。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对铁矿粉烧结进行数值模拟,并构建烧结矿性能评价体系,得到烧结过程生物质燃料适宜添加量为30%,生物质燃料反应速率过快,料层温度低是限制生物质燃料烧结应用的主要因素。针对生物质燃料燃烧反应过快的特点,对锯末炭进行CaO粉末和尿素改性实验和烧结原料包裹制粒实验,改性后燃料反应性大幅降低,开始反应温度Te升高到422℃,经原料包裹制粒后开始反应温度Te进一步提高到462℃。针对生物质燃料烧结料层温度低进行合理配矿研究,通过调整烧结混合料碱度、MgO含量和Al2O3含量,分别开展热力学计算、熔化性能测定实验和差热实验,得到低温烧结条件下烧结混合料适宜的碱度为2.0、MgO含量为1.0%和Al2O3含量为1.8%。基于低温烧结合理配矿的烧结原料条件下,利用改性锯末炭进行烧结杯实验,在保证烧结指标和成矿性能的前提下,生物质燃料替代焦粉烧结适宜添加量升高到40%。(2)烟气污染物在不同烧结料层的生成机理和排放规律研究:分别在常规烧结条件和烟气循环条件下,研究烧结烟气污染物中SO2和NOx在烧结各个料层中的生成机理和排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烧结矿层经过高温后含硫含氮物质已经反应完全,因此对烧结污染物中SO2和NOx生成基本无影响,但在循环烧结烟气中一氧化碳和铁酸钙的作用下,烟气中部分NOx能够被还原成N2,同时烧结矿层内残留的熔剂会吸附部分SO2,降低烧结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烧结燃烧层中燃料开始剧烈燃烧,料层温度升高,料层中含硫氮原料开始分解氧化,大量SO2和NOx开始生成,导致烟气中SO2和NOx浓度开始大幅度升高;预热干燥层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料含氮含硫物质随挥发分与氧结合生成部分SO2和NOx,但是在预热干燥层内熔剂会吸收部分SO2,并以SO42-的形式固存在预热干燥层内,但对烟气中NOx无吸附作用;在过湿层由于温度较低,料层基本不产生SO2和NOx,由于循环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常规烧结污染物浓度高,料层中熔剂会吸附烟气中更多的SO2,减少烟气中SO2的排放,对烟气中NOx排放无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烧结条件下烟气污染物排放曲线,由于循环条件下烟气污染物含量高,因此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但是被料层吸附及还原的烟气污染物含量也随之升高;当利用锯末炭做烧结燃料时,锯末炭中的硫和氮含量较低,因此在烧结过程中锯末炭产生的烟气污染物SO2和NOx均低于焦粉,能够实现烧结烟气污染物源头管控。(3)基于生物质燃料烟气循环烧结污染物协同控制污染物研究:基于优化烧结配料条件,选用改性锯末炭替代部分焦粉进行烟气循环烧结杯实验,分别研究循环烟气含氧量、温度、SO2含量和NOx含量对生物质燃料烧结成矿性能和烟气污染物排放规律的影响,同时对烟气循环条件下改性锯末炭的适宜替代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性锯末炭替代焦粉进行烟气循环烧结,适宜烟气含氧量为14.9%,循环烟气中SO2浓度不应高于500ppm,NOx对烧结性能指标影响较小,烟气含NOx浓度越高,烟气中NOx减排量越大。在烟气温度为200℃和CO含量为0.85%的条件下进行循环烧结,在保证烧结成矿性能的前提下,改性锯末炭替代焦粉含量由40%提高到50%,烧结烟气污染物SO2和NOx分别相对减排42.6%和65.8%以上,减少烧结烟气末端处理量,实现烧结烟气余热利用和烟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目标。
其他文献
镁合金具有重量轻、比刚度高、模铸生产率高和易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优点,使其特别适用于交通运输、国防军工、3C产品等许多领域。变形镁合金受制于冶金质量和晶格类型,其塑性指标不足是制约其扩大应用的瓶颈,通过添加合金化元素可提高其纯度、协调其变形机制等来改善合金塑性,而Mn和Gd作为添加元素值得考虑。本文研究了Mn含量对Mg-Mn合金除Fe效果和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了Gd含量对Mg-Gd合金溶
换流变压器是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设备,严苛的运行环境导致换流变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高。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由多层“液-固”油纸绝缘结构组成,在运行过程中承受交流、直流和交直流复合电压等作用,是绝缘薄弱环节。空间电荷/界面电荷问题是影响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较大尺寸多层“液-固”油纸绝缘结构空间/界面电荷分布特性分析,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和空间/界面电荷分布仿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促进BMMSCs成骨向分化是骨再生和骨代谢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控BMMSCs成骨向分化,而蛋白磷酸化在信号通路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磷酸化是由激酶和磷酸酶催化的可逆的动态过程。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s,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动和调速装置,永磁涡流耦合器(Permanent Magnet Eddy Current Couplers)改变了传统的传动方式和调速理念。它通过改变气隙长度完成负载转速和输出转矩的变化,实现了能量在电机与负载之间的空中传递,具有结构简单、无机械连接、隔离振动和无谐波等优点,因此在风机、水泵、皮带机等高耗能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磁型永磁涡流耦合器通过改变传统磁转子的结构和充磁方
光的局域化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囚禁光子、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慢光效应、全光存储、光学传感等,这使得约束光的能力在现代光学科学中变得极其重要。众所周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可以被金属反射镜、光子带隙材料或全内反射所束缚,在这些情况下,辐射波由于对称性不相容或动量不匹配被完全禁止。反过来,一个态在任何开放系统中都能与外部辐射波耦合,并不可避免地会损失能量。然而,连续谱中束缚态(Bound state
“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内外智能制造战略的相继提出,使得全球工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要求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集成过程控制、工厂运营和业务系统的“智能工厂”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其首要目标是最优地利用工厂资产,同时实现以接近零事故和持续的环保、安全生产。在过程控制中,双层结构预测控制被公认为是复杂过
近年来,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我国也正面临着由此带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统一共识。在低碳背景下,供应链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载体,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碳排放量要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的碳排放量,故供应链碳减排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研究上的挑战性课题。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也引起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许
在制造系统中,科学合理的资源调度方案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传统单一品种大批量的制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起,制造企业开始对制造车间的设备不断升级,制造自动化的程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在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组织方式下,如何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调度,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制造企业,特别是离散型制造企业践行智能制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流控技术已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中不可取代的技术手段。由于数值仿真技术及相关理论地成熟,人们能够通过理论手段分析预测微流控器件中流场的分布及变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器件设计、高性能实践操作并可以实现高层次的实验应用。PDMS材料在微流控领域的应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利用PDMS材料,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制备低成本的PDMS薄膜,并大量应用于微流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镍的需求不断增加。含镍品位较高的硫化镍矿日益枯竭,有效开发利用红土镍矿越来越受到重视。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工艺存在着能耗高、渣量大的缺点;湿法硫酸加压浸出工艺存在操作条件苛刻的问题,现有工艺存在有价组元综合利用率低的缺点。因此,开展红土镍矿高效分离、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红土镍矿综合利用工艺;设计了红土镍矿硫酸铵焙烧-水浸工艺流程;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