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等固有特性,其在电网中的高比例渗透给电力系统维持频率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求侧的柔性负荷规模庞大,可根据电网的需求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对用电量进行调整,与电力系统进行双向互动,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充分利用柔性负荷的灵活性可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引起的调频难题,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但是柔性负荷多时空场景分布、种类繁多以及参数各异等特点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源-网-荷-储”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柔性负荷调度模型与方法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等固有特性,其在电网中的高比例渗透给电力系统维持频率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求侧的柔性负荷规模庞大,可根据电网的需求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对用电量进行调整,与电力系统进行双向互动,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充分利用柔性负荷的灵活性可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引起的调频难题,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但是柔性负荷多时空场景分布、种类繁多以及参数各异等特点也给其协调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研究柔性负荷在调频场景下的建模及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柔性负荷参与二次调频的电力系统基本模型,针对现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控制方法的不足,结合分层架构的概念以及柔性负荷参与二次调频的过程,提出一种针对调频场景的分层混合型控制架构,并对每层的工作内容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最后对柔性负荷参与二次调频的调频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提出的混合型控制架构通过局域协调层中的分散式控制,终端响应层中的集中式控制,将控制中心下发的调频指令层层分解以及去复杂化,为后续深入研究柔性负荷在调频场景下的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整体框架。其次,针对终端响应层中柔性负荷运行模型各异以及运行参数繁多带来的控制问题,本文建立了与常规储能模型表达形式类似的柔性负荷通用虚拟储能模型。并针对空调与电动汽车这两种典型柔性负荷,基于其物理模型推导具体负荷的虚拟储能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储能模型关键参数和用户实际需求的底层柔性负荷集中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作用下的柔性负荷具有良好的调频与指令跟踪能力,然后分析了柔性负荷参数对虚拟储能模型调频效果的影响。最后,针对局域协调层中多种柔性负荷集群的协调控制问题,本文将柔性负荷集群的调频增量成本作为一致性变量,利用主从一致性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增量成本一致性的多柔性负荷集群二次调频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负荷聚合商下辖的多个负荷集群的分散式控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稳定性及有效性,并通过对调频场景下柔性负荷协调控制的整体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分层混合型控制架构及各层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数量庞大、种类不同以及参数各异的柔性负荷的可靠、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效的转换效率而被人们广泛关注,成为光伏领域最具有前途的材料之一。但是现在可以选择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却为数不多,本论文基于p-i-n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比较了应用无机材料CuI和CuSCN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电池器件性能,并研究了p-i-n结构常用的聚合物空穴传输层与光功能层的界面接触问题,通过引入CuI修饰层,减少了界面缺陷,改善了钙钛矿结晶态,制备出了高性能的
核电站日常运行及维护过程产生的低放射性固体废弃物高效减容难题长期困扰核电站的可持续发展。低放射性废弃物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高,使得热解气化技术成为其高效减容的新途径,但是在该技术推广中需要攻克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如何实现微量核素的固定。本文拟利用同位素替代技术和化学平衡理论研究低放射性废弃物热解气化过程微量核素迁移机理,通过调控温度和压力并采用原位化学固定反应限制微量核素迁移。基于微观/宏观热重实验,探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近年来,末端配送需求的增长让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物流配送受到重视,电动物流车应运而生,但将电动车应用到城市物流配送,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电动车续航里程较短而导致配送过程可能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电能补给,电动物流车充电时间较长而引起的客户满意度降低等。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电动物流车快速充电(Electric Verhicle with F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普及,大量电动汽车的无序快速充电使电网负荷波动增大,这增加了电网的建设成本,并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考验。V2G(Vehicle-to-Grid)技术可以实现车网协同动作,通过汽车向电网的能量回馈,实现对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作为V2G技术的关键部分,大功率双向充放电机的性能直接影响了V2G的实现。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具有功率容量大、能量双向流动、可以实现软开关等优势,适用于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机械稳定性,在未来的可穿戴电源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应变工程因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依赖于结构的特性而成为调控其光电性质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以三维钙钛矿为主体研究了不同弯曲方式及拉伸应力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机械稳定性受到机械弯曲方式的影响。与凸的弯曲方式相比,凹弯曲方式下的柔性钙钛矿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具有的快速功率响应特性可以快速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供电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采用全功率变频调速的抽蓄机组,其发电机与电网解耦,对电网扰动不具备抑制及改善的能力,影响系统稳定性。采用虚拟同步机技术(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可以具备与同步发电机同样的惯性、阻尼特性、有功调频、无功调压等
级联H桥多电平变换器凭借其高压大容量、输出波形质量好、易于模块化扩展和易于独立控制各单元输出功率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级联H桥变换器并网应用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维持各级直流电压稳定和网侧电流质量。在各级直流侧功率严重不均衡时,如何保证直流侧电压平衡和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级联H桥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级联H桥变换器的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策略和针对过调制问题的功率路由算法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改善电能质量,储能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储能变换器中,DC/DC作为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提高其工作效率至关重要。通过查阅文献,本文总结分析了各种双向DC/DC变换器的特点,确定双向对称CLLLC谐振变换器作为本文研究目标,在传统的分析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寄生参数和效率优化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双向对称CLLL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传统基波分析法建
极端事件可能破坏输电网与配电网的连接通路,造成配电网大停电事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此时可利用配电网内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储能等现有的本地分布式资源可快速恢复配电网内部的不同等级重要负荷,有利于减小事故损失,提升韧性。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作为新型的无功调节设备可提升配电网对潮流的调节能力,实现优化运行,并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但锂离子电池恶劣的低温性能也制约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不仅放电容量严重衰减,其充电能力也大幅下降,充电末期或者大电流充电时可能出现析锂现象,影响电池的安全使用。本文从电化学反应机理着手,建立了考虑析锂反应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在全面验证模型准确性后,从温度和电化学物理量方面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