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沿线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集文化保护价值与生态保护价值于一体。然而快速的城市化破坏了“茶马古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文化的流失,威胁了遗产保护。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借鉴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内的多种因素,选择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保护对象,通过规划软件Marxan进行迭代运算和反复筛选,构建普洱“茶马古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图叠加和分析,构建普洱“茶马古道”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结论如下:1、普洱“茶马古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构建。以25种生态系统植物群系和19个古茶园为保护对象,制定量化的保护目标和保护代价,进行不可替代性计算,识别了 11个保护优先区,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面状空间、4条连接廊道和14个节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2、普洱“茶马古道”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构建。以107个物质文化遗产和52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对象,制定量化的保护目标和保护代价,进行不可替代性计算,识别了 23个保护优先区,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7个面状空间、分布于全市范围的连接廊道和23个节点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3、普洱“茶马古道”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构建。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和文化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的叠加,识别出普洱“茶马古道”一级保护区域1436.66km2,二级保护区域8339.90km2,以此为基础构建普洱“茶马古道”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包括15个面状保护节点区域,分别是4个一级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区、2个二级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区、3个二级文化多样性和6个二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并构建分布于全市范围的连接廊道和保护节点。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了普洱“茶马古道”保护的建议,为普洱市“茶马古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