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体现,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在大学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不断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措施。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它以传媒手段为基础,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本论文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在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比较中,结合现代网络的发展,坚持唯物主义的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力图对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完善这一课题形成系统的阐述,希望对网络环境下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进提出有益的见解。网络文化传递的全球化严重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对于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它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当前大学生的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困境。本文从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的必要性、可能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分析以及模式的改进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改进的必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并尽力减少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