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從兩條脈絡探討明代理學學者的《大學》改本與理學學說建構及其內在競爭的關係.第一條脈絡旨在討論中晚明兩百年間產生新興理學學說的一種重要而普遍的模式,這個立說模式可以概括為「講學須有宗旨,宗旨源於《大學》」,主要包括改《大學》、拈宗旨、興講學三個關鍵性步驟。本文透過對王陽明、李材、劉宗周三個個案的具體研究指出,《大學》是明代理學最為重要的經典憑藉,理學學者在追求定本和定解的理想下,藉助對《大學》進行文本改訂和重新詮釋,從中提揭出高度概括而抽象的口號式的學說宗旨,作為一己學說的核心觀念,圍繞這個核心觀念演繹出新的理學體系,然後借助大量著述和講學講會活動傳播學說。這是中晚明時期理學學說建構和學派生成的一條重要途徑。
本文的第二條脈絡立足於明代理學的內在競爭,以魏校開創的改訂《大學》文本的全新思路及其操作方法為中心,探討在陽明學、朱陸異同這類主流敍述之外,當時還有哪些有意識的努力在積極回應這個因經典動搖而顯得機會倍增的時代。魏校的《大學》競爭新思路可以概括為「先正文字,據文字以正經典」,即首先通過文字學的研究工作,恢復能夠傳承聖人之道的秦以前的古文字體系,然後憑藉這套古文字來恢復《大學》在聖賢創作時的原初面貌,最後根據這個「定本」作出詮釋。由魏校開創的這個思路及其方法儘管並不比朱熹和王陽明的更具影響力,也不必定比同時及後來的許多學者更具說服力,但它卻是這個經典動搖時期的一種全新思維和有意識的回應努力。
本文的結論指出,中晚明時期理學學者競相提出《大學》改本並據以創立理學新說的思想根源和內在動力,源於理學內部的兩個基本觀念,即理學中普遍存在的對自得之學和道統之傳的追求。陽明學的興起為掙脫經典和權威的束縛,追求自信本心的自得之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而道統論則是理學興起以後影響士人思想和價值系統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大學》改本與學說宗旨,既是理學學者學有自得的重要體現,也是其致力度越前人、凌駕宋代諸儒,從而直接孔曾宗傳,為一己學說和學派在道統系譜上尋求定位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