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麟慈善活动及慈善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乾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绅商、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听从父训,退学从商,后发迹于商场。在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社会问题骤增的时代背景下,徐乾麟虽在商海沉浮,却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余晷当以慈善为念”的家庭训诫,仍孜孜致力于慈善活动,甚至一度将慈善活动的筹划营谋置于其所经营商业之上。他投身慈善五十余年,一生参与创办众多慈善组织,如,中国救济妇孺会、中国济生会、尊圣善会、中国道德总会、中国崇德会、中华慈善团全国联合会等慈善团体与组织的发起创办,他无不奔走于其间。此外,徐乾麟不仅于国内广泛开展赈济活动,诸如,救助京直奉水灾和河南水灾,参与华北五省大旱灾的赈济以及救助家乡浙江壬戌水灾等一系列赈济活动,而且于1923年发起成立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前往日本救济地震灾难,充分发扬了中国绅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徐乾麟在上海还热衷于解决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公益活动,如,解决上海的游民问题,悉心闸北地区的消防建设和城市卫生问题等一系列市政建设事项。不仅如此,他还热心于推广教育、劝诫禁烟等公益活动。他的善行义举是民国时期中国慈善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徐乾麟在好善乐施、身体力行之时,还将一生五十余年行善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撰成《办善我知》,概为“十要”、“十难”、“十忌”、“十虑”之论,系统地总结了办理善举的得与失、宜与忌,为后人从事慈善事业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不可多得的思想宝库。他一生为百万灾黎呼吁,苦口劝募,寒来暑往,奔走于受灾地区,实地散放,安抚灾民,稳定民心,于稳定社会秩序上功不可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勃兴,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的时代背景下,徐乾麟将创办慈善工厂同发展实业、改善城市基础建设的公益活动与抵御外侮相结合,因此,他所从事的慈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其他文献
佛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从创立到今天,佛教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佛教以其教化众生、普度万世的形象,充满智慧的高深教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传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是国家的经济动脉,运河的畅通依赖于各种河工组织的参与与维护。闸官和闸夫是运河河道上的管理人员,主要掌管闸的储泄与启闭。闸官统领闸夫,闸夫在实践操作
就两汉史学研究而言,区域史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鉴于此,本文将以并州地区这个地理色彩浓重的区域政治元素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并州势力与东汉政权之间
陶寺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文化之一,其年代处于龙山时代早期与二里头文化之间,在文明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尤其是陶寺遗址明显具有早期都邑的性质。为了深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垄断企业的崛起不仅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更对其自由主义传统发出了巨大的挑战,反托拉斯问题成为了举